拨棹歌其四

· 德诚
愚人未识主人公,终日孜孜恨不同。到彼岸,出樊笼,元来祇是旧时翁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拨棹歌:一种禅宗诗歌形式,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禅理。
  • 愚人:指未悟道的人。
  • 主人公:禅宗中指本心、自性。
  • 孜孜:勤奋不懈的样子。
  • 恨不同:遗憾不能与主人公(本心、自性)合一。
  • 彼岸:佛教中指解脱的境界。
  • 樊笼:比喻束缚人的世俗或烦恼。
  • 元来:原来。
  • 旧时翁:指原来的自己,即本心、自性。

翻译

愚昧的人还未认识自己的本心,整日勤奋不懈却遗憾不能与本心合一。到达解脱的彼岸,脱离世俗的束缚,才发现原来一直都是那个本真的自己。

赏析

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,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:认识自己的本心,达到解脱。诗中的“愚人”代表未悟道的人,他们虽然勤奋,但因为未认识到自己的本心,所以感到遗憾。而“彼岸”和“樊笼”则分别代表解脱的境界和世俗的束缚。最后一句“元来祇是旧时翁”揭示了禅宗的真理:每个人的本心、自性一直都在,只是被世俗的烦恼所遮蔽。这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真谛。

德诚

唐僧。宪宗元和至武宗会昌间在世。嗣药山惟俨,与云岩昙晟、道吾宗周为同道交。住苏州华亭,常泛一小舟,随缘度日,世称华亭和尚,又称船子和尚。撰《拨棹歌》三十九首,多歌咏渔人生活以寓禅理。 ► 4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