庭松

堂下何所有,十松当我阶。 乱立无行次,高下亦不齐。 高者三丈长,下者十尺低。 有如野生物,不知何人栽。 接以青瓦屋,承之白沙台。 朝昏有风月,燥湿无尘泥。 疏韵秋槭槭,凉阴夏凄凄。 春深微雨夕,满叶珠蓑蓑。 岁暮大雪天,压枝玉皑皑。 四时各有趣,万木非其侪。 去年买此宅,多为人所咍。 一家二十口,移转就松来。 移来有何得,但得烦襟开。 即此是益友,岂必交贤才。 顾我犹俗士,冠带走尘埃。 未称为松主,时时一愧怀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槭槭 (qì qì):形容树叶摇动的声音。
  • 蓑蓑 (suō suō):形容树叶茂密的样子。
  • 皑皑 (ái ái):形容雪白的样子。
  • (chái):同类,同辈。
  • (hāi):嘲笑,讥笑。
  • (jīn):衣襟,这里指心情。
  • 俗士 (sú shì):世俗之人。

翻译

堂下有什么呢?十棵松树正对着我的台阶。它们杂乱无章地站立,高低不一。高的有三丈长,矮的只有十尺低。它们像野生的植物,不知是谁栽种的。青瓦屋与它们相接,白沙台承接着它们。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,都有风月相伴,干燥湿润之间没有尘土。秋天,它们的叶子发出疏疏落落的声音,夏天则带来凉爽的阴影。春天深处的微雨之夜,满树叶子像珍珠一样密集。岁末大雪天,树枝被雪覆盖,洁白无瑕。四季各有不同的景致,其他树木无法与之相比。去年我买了这所宅子,常被人嘲笑。一家二十口人,搬来靠近松树。搬来有什么收获呢?只是让烦恼的心情得以舒展。这些松树就是我的益友,何必非要结交贤才呢?看看我,还是一个世俗之人,身着冠带,沾满尘埃。我还没有资格称为松树的主人,时常因此感到一丝愧疚。

赏析

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庭院中的松树,通过四季变化的描写,展现了松树的坚韧和美丽。诗人通过对松树的赞美,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。诗中“移来有何得,但得烦襟开”一句,深刻反映了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亲近来寻求心灵慰藉的生活态度。整首诗语言质朴,意境深远,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平易近人和深情厚意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

白居易,字乐天,晚年又号香山居士,河南新郑(今郑州新郑)人,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。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 ► 2963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