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二日渔阳驿观降王入朝得青字

此地降王款圣明,千麾万马自龙庭。 百年王会开图画,一代衣冠见典刑。 兵气晴连辽水白,路尘秋染蓟峰青。 伫看大史褒皇化,不但燕然为勒铭。
拼音 分享图 朗读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渔阳:古地名,今河北省蓟县一带。
  • 降王:指投降的君主。
  • 款圣明:向圣明的君主表示臣服。
  • 千麾万马:形容军队众多。
  • 龙庭:古代帝王举行朝会的地方,也指帝王的居所。
  • 王会:指诸侯或君主的集会。
  • 典刑:典范,榜样。
  • 辽水:河流名,位于今辽宁省。
  • 蓟峰:山名,位于今河北省。
  • 大史:古代官名,负责记录国家大事。
  • 褒皇化:赞美皇帝的教化。
  • 燕然:山名,位于今蒙古国境内,古代常用来象征边疆。
  • 勒铭:刻石记功。

翻译

在八月二日,我在渔阳驿站目睹了投降的君主向圣明的君主表示臣服,成千上万的军队从龙庭出发。这是一个世纪以来君主集会的盛况,展现了一个时代的衣冠典范。晴朗的天空下,战气与辽水相映成白,秋天的路尘染上了蓟峰的青翠。我期待着大史记录下皇帝的教化,不仅仅是燕然山上的刻石记功。

赏析

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时期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——降王入朝的盛况。诗中,“千麾万马”和“一代衣冠”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的盛大场面和庄严气氛。通过对“辽水白”和“蓟峰青”的描绘,诗人传达了边疆的和平与国家的繁荣。结尾处,诗人表达了对皇帝教化的赞美和对历史记录的期待,体现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。

唐之淳

明浙江山阴人,名愚士,以字行。唐肃子。建文二年,以方孝孺荐,为翰林侍读,与孝孺俱领修书事。旋卒。有《唐愚士诗》。 ► 478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