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江老人诗

· 胡俨
外江有山人,幽居枕湖堧。 青山日对门,山下有良田。 问其岁几何,屈指殆百年。 老妻寿更过,方瞳神烱然。 草屋八九间,儿孙列曾玄。 湖中种荷芰,园内收木绵。 桑麻绿野布,榆柳清阴连。 取筱日缚帚,网鱼时得钱。 见客礼数简,鬖鬖雪垂肩。 葛衣偶一披,旋复竹上悬。 须臾出新茗,洗盏向客传。 呼儿具盘飧,粲粲锦鳞鲜。 劝客加飧饭,语俚意甚虔。 问客居何处,客云渐岭边。 渐岭我尝到,岁月知几迁。 城市多人事,山中常晏眠。 不识府与司,但愿邑令贤。 前年赐束帛,稽首戴尧天。 欲效康衢歌,山野无诗篇。 松间吠乳犬,草际卧乌犍。 鸡栖日将暮,暝色起苍烟。 山头月华白,夕露凉涓涓。 颓然即衾枕,翛翛若蜕蝉。 我闻客此语,泠然身欲翾。 乃知寂寞滨,有此长年仙。 何必烟霞外,去问桃花源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外江:指江河的外围,这里可能指远离城市的地方。
  • 湖堧:湖边。
  • 方瞳:方形的瞳孔,古人认为这是长寿的象征。
  • 烱然:明亮的样子。
  • 曾玄:曾孙和玄孙,表示家族的延续。
  • 荷芰:荷花和菱角。
  • 木绵:棉花。
  • 取筱:取竹子的细枝。
  • 鬖鬖:头发蓬松的样子。
  • 葛衣:用葛布制成的衣服。
  • 新茗:新茶。
  • 盘飧:盘中的食物。
  • 锦鳞:指鱼,形容其色彩鲜艳。
  • 飧饭:晚饭。
  • 渐岭:地名,具体位置不详。
  • 晏眠:安眠。
  • 束帛:古代的一种礼物,用帛制成。
  • 康衢歌:指在康庄大道上唱的歌,比喻美好的生活。
  • 乌犍:黑色的牛。
  • 翛翛:形容轻松自在的样子。
  • 蜕蝉:蝉蜕皮,比喻轻松脱俗。
  • 泠然:清凉的样子。
  • :飞翔。
  • 烟霞:指山水间的云雾,常用来形容隐居之地。
  • 桃花源:出自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,指理想的隐居之地。

翻译

在江河的外围,有一位隐士居住在湖边。他的家门前是连绵的青山,山下有肥沃的田地。询问他的年龄,他屈指一算,已经接近百岁。他的老伴更是长寿,方形的瞳孔明亮如星。他们有八九间草屋,儿孙满堂,曾孙和玄孙环绕膝下。在湖中种植荷花和菱角,园内收获棉花。桑麻布满绿野,榆树和柳树清阴相连。每天取竹枝绑成扫帚,偶尔网鱼换取零钱。见到客人,礼数简单,白发如雪垂肩。偶尔披上葛衣,随即又挂回竹竿上。不久,他拿出新茶,洗净茶盏招待客人。叫儿孙准备晚餐,盘中鱼儿鲜艳如锦。劝客人多吃,言语虽俗但意甚诚恳。询问客人来自何方,客人回答来自渐岭边。隐士说他曾去过那里,岁月已不知几度更迭。城市多纷扰,山中常安眠。不识官府机构,只愿地方官贤明。前年得到皇帝赐予的束帛,叩首感谢尧天。想要效仿康衢歌,但山野中无诗篇。松林间有小狗吠叫,草地上卧着黑牛。日暮鸡归巢,夜色中苍烟升起。山头月光皎洁,夜露凉爽。随即躺下,轻松如蝉蜕。我听闻这番话,感觉清凉欲飞。才知道在这寂寞的边缘,有这样长寿的仙人。不必寻找烟霞之外的桃花源。

赏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老人,他的生活简朴而宁静,与自然和谐共存。诗中通过对老人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,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、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。老人的长寿和家族的繁荣,象征着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。诗人通过对老人的赞美,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。整首诗语言质朴,意境深远,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自然与心灵和谐的理想。

胡俨

胡俨

明江西南昌人,字若思,号颐庵。于天文、地理、律历、医卜无不究览,兼工书画。洪武二十年以举人官华亭教谕。永乐初荐入翰林,任检讨。累官北京国子监祭酒。朝廷大著作皆出其手,任《太祖实录》、《永乐大典》、《天下图志》总裁官。仁宗时进太子宾客兼祭酒。有《颐庵文选》。 ► 60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