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翁叹
一翁行年七十八,背似橐驼头少发。
雨晴池上偶相逢,揖我低头还结袜。
问翁此出往何方,年年行贩走都昌。
问翁何自苦如此,为言无儿身故忙。
翁今年老无官府,又言有婿当门户。
昨夜粮帖遣催科,侵晨持帖下乡去。
平生逐末不耕织,力尽身疲为衣食。
今年不似去年时,血气又枯行步迟。
此去若归难复往,只恐他乡不得归。
人生有身还有累,在家无儿同在外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释
- 橐驼(tuó tuó):骆驼。
- 结袜:整理袜子,表示尊敬。
- 行贩:行走贩卖,指做小生意。
- 都昌:地名,今江西省都昌县。
- 粮帖:古代官方征税的通知单。
- 催科:催促交税。
- 逐末:指从事商业活动,与“耕织”相对。
- 血气:指体力和精力。
翻译
一位老翁已经七十八岁,背驼得像骆驼,头上头发稀少。雨后天晴,在池塘边偶然相遇,他恭敬地向我鞠躬,还整理了一下袜子。我问老翁这次出门要去哪里,他说每年都在都昌一带做小生意。我又问他为何如此辛苦,他说因为没有儿子,所以身体不得不忙碌。老翁今年虽然年老,没有官府的差事,但他又说有女婿可以支撑门户。昨晚收到了催税的粮帖,一大早他就拿着粮帖下乡去了。他一生都在做小生意,不从事耕织,为了衣食而身体疲惫。今年感觉不如去年,体力和精力都大不如前,走路也慢了。这次出门如果回来,恐怕很难再出去了,只怕在异乡难以归来。人生既有身体也有劳累,无论在家还是在外,没有儿子都是一样的。
赏析
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位年迈的老翁,反映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艰辛。诗中老翁的形象鲜明,背驼头秃,却依然不得不为了生计奔波劳碌。诗人的问答形式,展现了老翁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无奈。通过对老翁的描写,诗人传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生苦难的深刻同情。整首诗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展现了诗人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