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感八首

中古造无射,耗财空备器。 元声未拟和,佞言满朝市。 所以百年来,戎马无粪地。 畎亩事征伐,土风转颓至。 安得虞舜弦,为我理六气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无射(wú yì):古代十二律之一,这里指古代的音律。
  • 耗财:耗费财物。
  • 备器:准备乐器。
  • 元声:本原的声音,指和谐的音乐。
  • 拟和:模仿和谐。
  • 佞言:谄媚的话。
  • 朝市:朝廷和市集,泛指公众场合。
  • 戎马:战马,借指战争。
  • 粪地:耕种的土地,这里指和平的土地。
  • 畎亩(quǎn mǔ):田间,田地。
  • 事征伐:从事征战。
  • 土风:地方的风俗。
  • 颓至:衰败到极点。
  • 虞舜弦:指虞舜时代的和谐音乐。
  • 理六气:调和六气,指调和自然界的六种气息,即阴阳风雨晦明。

翻译

在中古时期制造无射音律,耗费了大量财物来准备乐器。 本原的和谐之声未被模仿和,谄媚的话语却充斥在朝野。 因此百年来,战马无法在和平的土地上驰骋。 田间的人们被征召去征战,地方的风俗也变得极其衰败。 多么希望有虞舜时代的和谐音乐,能为我们调和自然界的六种气息。

赏析

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音律的回忆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,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和谐的深切向往。诗中,“无射”与“元声”象征着古代的和谐与美好,而“佞言”与“戎马”则反映了现实的混乱与战争。诗人通过对古代与现实的对比,抒发了对和平时代的怀念,以及对社会和谐的渴望。诗的最后,诗人以虞舜的弦乐为喻,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,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。

孙一元

明人,自称关中(今陕西)人,字太初,自号太白山人。风仪秀朗,踪迹奇诘,乌巾白帢,铁笛鹤瓢,遍游名胜,足迹半天下。善为诗,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,与刘麟、陆昆、龙霓、吴珫结社倡和,称苕溪五隐。有《太白山人稿》。 ► 531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