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十六罗汉画卷
十六应真谁为写,无住庵主隆茂宗。
茂宗亲入龙眠室,意匠彷佛将无同。
结跏趺坐侍天女,偏袒右肩降神龙。
手乂布衲云石静,背倚蒲团秋树空。
或圆其颅狞若怒,或帽其首皤而翁。
或持经卷面新竹,或撚长须修古容。
或陪语笑荫嘉木,或袖麈尾邻枯筇。
或憩荦确枕苍虎,草木衣袂皆天风。
或老无力挟以幼,牙齿脱落双鬓童。
一翁羽扇治茗饮,二士徐行相与从。
就中笔法各臻极,体态一一清而丰。
非仙非神亦非鬼,特以戏幻施神通。
我去天台不千里,赤城烟霞魂梦中。
胡麻饭熟木瓜烂,桃花流水春溶溶。
每思石桥若天上,有脚未踏心忡忡。
今日何日展图画,钟山秋雨鸣梧桐。
欣然矫首望瀛海,应真有灵当我逢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释
- 龙眠室:佛教传说中供奉佛像的房间。
- 结跏趺坐:盘腿而坐。
- 布衲:僧袍。
- 蒲团:坐垫。
- 狞(níng):凶恶的样子。
- 皤(pó):白色。
- 翁:老人。
- 经卷:经书。
- 麈尾:麈尾,古代用作笔杆的鹿尾。
- 荦确(luò què):坚实。
- 苍虎:老虎。
- 枯筇:干枯的竹子。
- 羽扇:羽毛扇子。
- 茗(míng):茶。
- 赤城:传说中的仙山。
- 烟霞:云雾。
- 胡麻:芝麻。
- 木瓜:番木瓜。
- 忡忡(chōng chōng):忧愁的样子。
- 瀛海:传说中的海洋之一。
翻译
这幅画卷描绘了十六位罗汉,谁是真正的作者,无人知晓。这些罗汉是供奉在佛寺中的,佛寺的主持是一位尊贵的僧侣。这位僧侣亲自进入供奉佛像的房间,画中的罗汉形象栩栩如生,每个都有其独特之处。有的盘腿而坐,旁边有天女相伴;有的露出右肩,似乎在召唤神龙;有的手执僧袍,坐在云石之上,背靠秋天的树木。有的面容狰狞,仿佛愤怒;有的头戴白色帽子,看起来慈祥老练。有的手持经书,面前是嫩竹;有的拧着长须,展现古朴容颜。有的在树荫下交谈笑语;有的衣袂中藏着麈尾。有的疲倦地躺在坚实的枕头上,周围的树木和衣袍都随风飘动。有的年老无力,却携着幼童;有的牙齿脱落,双鬓却如少年。其中一位老者手持羽毛扇,一对士人慢慢地相伴而行。每一位罗汉的笔法都达到了极致,他们的形态清晰而丰满。这些罗汉既不是仙人,也不是神灵,更非鬼怪,只是以戏谑的方式展现神通。我虽未曾千里迢迢去过天台,但在梦中却仿佛置身于赤城的云雾之中。胡麻饭熟,木瓜烂,桃花随流水飘荡,春意盎然。每当我想起石桥宛如置身天上,却又未曾踏足其中,心中便感忧郁。今天又是何日,才能展开这幅画卷,听到钟山上秋雨的声音,梧桐树在鸣响。我欣然仰望着瀛海,期待着与应真相遇。
赏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十六罗汉画卷,通过对每位罗汉形象的生动描绘,展现了各自独特的神态和特征。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,使得每位罗汉形象栩栩如生,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神秘气息。整首诗意境深远,通过对罗汉们的描绘,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,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神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