勉学诗八首
莫驱屋上乌,乌有返哺诚。
莫烹池中雁,雁行如弟兄。
流观飞走伦,转见天地情。
人生处骨肉,胡不心自平。
田家一聚散,草木为枯荣。
我愿三春日,垂光照紫荆。
同根而并蒂,蔼蔼共生成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释
- 返哺:乌鸦反哺,比喻子女孝养父母。
- 雁行:大雁飞行时排列的队形,比喻兄弟。
- 飞走伦:飞禽走兽的伦理关系。
- 蔼蔼:形容植物茂盛。
翻译
不要赶走屋顶上的乌鸦,乌鸦有着反哺的真诚。 不要煮食池中的大雁,雁群飞行如同兄弟。 观察飞禽走兽的伦理,更能体会天地间的情感。 人生与骨肉相处,为何不内心平静。 农家人的聚散,如同草木的枯荣。 我愿春天的阳光,照耀在紫荆树上。 同根而生,并蒂花开,茂盛地共同生长。
赏析
这首诗通过对比乌鸦的反哺和大雁的兄弟情谊,强调了自然界中的亲情伦理。诗人以此启发人们,应当珍惜与骨肉亲人的相处,保持内心的平和。诗中“同根而并蒂,蔼蔼共生成”一句,以紫荆树的并蒂花开象征家庭的和睦与共生,寄托了诗人对家庭和谐的美好愿望。整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伦理和家庭情感的深刻理解。

方孝孺
明浙江宁海人,字希直,一字希古。宋濂弟子,尽得其学。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,除汉中府教授,与诸生讲学不倦。蜀献王闻其贤,聘为世子师,名其屋为“正学”,学者因称正学先生。建文帝即位,召为侍讲学士。修《太祖实录》,为总裁。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,自称效法周公辅成王,召使起草诏书。孝孺怒问“成王安在?”并掷笔于地,坚不奉命。遂被磔于市,宗族亲友弟子十族数百人受牵连被杀。有《逊志斋集》。
► 417篇诗文
方孝孺的其他作品
- 《 承宜隐友兄同还精舍赋短律五首为别 其二 》 —— [ 明 ] 方孝孺
- 《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 其五 》 —— [ 明 ] 方孝孺
- 《 斋殿观书恭侍间燕且承赐文嘉劳无任感服谨赋诗一首以抒下情 》 —— [ 明 ] 方孝孺
- 《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 其十五 》 —— [ 明 ] 方孝孺
- 《 感旧九首 》 —— [ 明 ] 方孝孺
- 《 淮阴 》 —— [ 明 ] 方孝孺
- 《 谢群公送别 》 —— [ 明 ] 方孝孺
- 《 次韵谢蜀王六首 其四 》 —— [ 明 ] 方孝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