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诗二首

天历诸公制作新,力排旧习祖唐人。 粗豪未脱风沙气,难诋熙丰作后尘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天历:指明朝天顺、成化年间。
  • 诸公:指当时的文人。
  • 制作新:创作新颖。
  • 力排旧习:努力摒弃旧有的习俗。
  • 祖唐人:效仿唐代的文人。
  • 粗豪:粗犷豪放。
  • 未脱风沙气:未能摆脱边塞诗风的粗犷气息。
  • 难诋熙丰:难以贬低熙宁、元丰年间的文学成就。
  • 作后尘:追随其后,指难以超越。

翻译

明朝天顺、成化年间的文人们创作新颖,努力摒弃旧有的习俗,效仿唐代的文人。他们的诗风虽然粗犷豪放,但仍未能摆脱边塞诗风的粗犷气息,因此难以贬低熙宁、元丰年间的文学成就,难以超越其后的文学高峰。

赏析

这首诗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当时诗歌创作的自我反思。方孝孺指出,尽管当时的文人在创作上力求新颖,试图摆脱旧有的文学束缚,但他们仍未能完全脱离边塞诗风的粗犷气息,因此在文学成就上难以超越前代,尤其是宋代的熙宁、元丰年间。这表明了方孝孺对于文学创新与传统继承之间的深刻思考,以及对于文学发展方向的独到见解。

方孝孺

方孝孺

明浙江宁海人,字希直,一字希古。宋濂弟子,尽得其学。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,除汉中府教授,与诸生讲学不倦。蜀献王闻其贤,聘为世子师,名其屋为“正学”,学者因称正学先生。建文帝即位,召为侍讲学士。修《太祖实录》,为总裁。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,自称效法周公辅成王,召使起草诏书。孝孺怒问“成王安在?”并掷笔于地,坚不奉命。遂被磔于市,宗族亲友弟子十族数百人受牵连被杀。有《逊志斋集》。 ► 417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