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怀二十首
黄帝游赤水,象罔得玄珠。
遇道皆如此,安用图与书。
奈何江左流,所味在清虚。
六籍皆糟粕,三坟为土苴。
得鱼可忘筌,无筌焉取鱼。
譬人适莽浪,伥伥将奚如。
悲哉道丧世,一叹徒愁予。
拼音
朗读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释
- 黄帝游赤水:黄帝在赤水游玩。黄帝,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帝王,赤水,神话中的河流。
- 象罔得玄珠:象罔在赤水中得到了玄珠。象罔,传说中的神兽,玄珠,珍贵的宝珠。
- 遇道皆如此:遇到真理或道理都是这样。
- 安用图与书:哪里还需要图画和书籍。
- 奈何江左流:无奈江左(指江南)的风气。
- 所味在清虚:追求的是清静虚无。
- 六籍皆糟粕:六经(指儒家经典)都是无用之物。
- 三坟为土苴:三坟(指古代的典籍)如同泥土。
- 得鱼可忘筌:得到鱼后可以忘记捕鱼的工具。筌,捕鱼的工具。
- 无筌焉取鱼:没有筌怎么捕鱼。
- 譬人适莽浪:比喻人进入荒野。
- 伥伥将奚如:迷茫不知所措。
- 悲哉道丧世:悲哀啊,道德沦丧的世界。
- 一叹徒愁予:一声叹息,只能增添我的忧愁。
翻译
黄帝在赤水游玩时,象罔在水中得到了珍贵的玄珠。遇到真理或道理都是这样,哪里还需要图画和书籍来寻求呢?无奈江南的风气,追求的是清静虚无。六经都被视为无用之物,古代的典籍如同泥土。得到鱼后可以忘记捕鱼的工具,但没有工具又怎能捕到鱼呢?比喻人进入荒野,迷茫不知所措。悲哀啊,道德沦丧的世界,一声叹息,只能增添我的忧愁。
赏析
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道德沦丧的悲哀。诗中通过黄帝游赤水、象罔得玄珠的神话故事,以及对六经和古代典籍的贬低,来批判那些只追求清静虚无、忽视实际学问和道德修养的人。最后,作者以得鱼忘筌、无筌取鱼的比喻,以及人入荒野的迷茫,来表达自己对这种风气的无奈和忧愁。整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表达了作者对时代风气的深刻反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