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释
- 萧疏:稀疏,稀少。
- 菀柳:茂盛的柳树。
- 别色:离别的神色。
- 黯然:心情沮丧的样子。
- 繁霜:浓霜。
- 客鬓:旅客的鬓发,指旅客因旅途劳顿而显得苍老。
- 重城:指城墙高大的城市。
- 离筵:离别的宴席。
- 张翰:东晋时期的文学家,因思念家乡而辞官归隐。
- 思吴:思念吴地,即张翰的故乡。
- 梁鸿:东汉时期的文学家,因不满时政而离开京城。
- 去汉:离开汉朝的京城。
- 云山:指远方的山水。
- 尺书:书信。
- 雁南旋:雁南飞,比喻书信的传递。
翻译
寺门前的柳树稀疏茂盛,离别的眼神相望,心情黯然。 十月的浓霜使旅客的鬓发更显苍老,高大的城墙下残留的雨滴落在离别的宴席上。 我的心如同张翰思念吴地时的心情,但我的处境与梁鸿离开汉朝时不同。 离别后的远方山水我们未曾相见,但书信仍如南飞的雁儿般传递着。
赏析
这首诗描绘了离别时的深情与无奈。诗人通过对萧疏的柳树、浓霜、残雨等自然景象的描绘,营造出一种凄凉的离别氛围。诗中“心同张翰思吴日,事异梁鸿去汉年”一句,巧妙地借用了历史人物的典故,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和对未来的不确定。整首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。
于慎行
明山东东阿人,字可远,更字无垢。于慎思弟。隆庆二年进士。万历初历修撰、日讲官,以论张居正“夺情”,触其怒。以疾归。居正死后复起。时居正家被抄没,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。累迁礼部尚书。明习典制,诸大礼多所裁定。以请神宗早立太子,去官家居十余年。万历三十五年,廷推阁臣,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,入参机务,以病不能任职。旋卒,谥文定。学问贯穿百家,通晓掌故。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。有《谷城山馆诗文集》。
► 1370篇诗文
于慎行的其他作品
- 《 上隔马岭旧寺 》 —— [ 明 ] 于慎行
- 《 伾麓山房十咏为朱槐石令君赋 其九 夕阳洞 》 —— [ 明 ] 于慎行
- 《 秋日有怀贾德修谏议朱可大文学 》 —— [ 明 ] 于慎行
- 《 寿业师周先生八十 》 —— [ 明 ] 于慎行
- 《 三月廿八日饮侯六山庄四首 》 —— [ 明 ] 于慎行
- 《 中贞王孙过访少岱山房酬赠二首 》 —— [ 明 ] 于慎行
- 《 山中秋日报朱金庭宫庶 》 —— [ 明 ] 于慎行
- 《 四时折杨柳歌 其四 》 —— [ 明 ] 于慎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