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周都宪文化

· 邵宝
病馀思见故人难,东浙山川入画看。 风雨百年多幻景,江湖万里几惊湍。 尊前每进新鸠杖,箧里还看旧豸冠。 尚忆虔州同驻节,郁孤台上望长安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周都宪文化:周文化,明代官员,曾任都察院右都御史,是邵宝的朋友。
  • 东浙:指浙江东部地区。
  • 幻景:虚幻的景象,这里指世事变迁无常。
  • 惊湍:急流,比喻世事变迁的迅速和剧烈。
  • 鸠杖:古代一种杖头雕有鸠鸟形状的手杖,常作为老年人的标志。
  • 豸冠:古代官员的帽子,这里指周文化的官职。
  • 虔州:今江西省赣州市。
  • 驻节:官员驻扎的地方。
  • 郁孤台:位于江西省赣州市,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观景台。
  • 长安:古代中国的首都,这里代指朝廷或国家的中心。

翻译

病愈后想见旧友变得困难,浙江东部的山川景色如画般令人向往。风雨中百年间世事多变,江湖万里间几经波折。在酒杯前常进献新的鸠杖,箱子里还看着旧时的官帽。还记得在虔州一同驻扎的日子,站在郁孤台上远望长安。

赏析

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邵宝写给他的朋友周文化的。诗中,邵宝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以及对过去共同经历的怀念。通过描绘东浙山川、风雨幻景、江湖惊湍等自然景象,诗人抒发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。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鸠杖和豸冠的对比,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。结尾处的郁孤台和长安,不仅是对具体地点的回忆,也象征着对国家和朝廷的关心。整首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,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事的深刻洞察。

邵宝

明常州府无锡人,字国贤,号二泉。成化二十年进士,授许州知州,躬课农桑,仿朱熹社仓,立积散法。迁江西提学副使,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,教人以致知力行为本,革数十年不葬亲之俗,奏请停开银矿。宁王朱宸濠索诗文,峻却之。正德四年迁右副御史,总督漕运,忤刘瑾,勒致仕。瑾诛,升户部右侍郎,拜南礼部尚书,恳辞。诗文以李东阳为宗。谥文庄,学者称二泉先生。有《漕政举要》、《慧山记》、《容春堂集》等。 ► 1656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