蒋陵池上斑竹

万古苍梧泪,斑斑竹上头。 何缘湘岸景,还在蒋陵丘。 翡翠晴如洗,琅玕润欲流。 当年人不见,无限别离愁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蒋陵:指南京的钟山,因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权葬于此地而得名。
  • 斑竹:一种竹子,其竹竿上有斑点,常用来象征悲伤和思念。
  • 苍梧:古代地名,在今广西境内,传说中舜帝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。
  • 湘岸:湘江的岸边,湘江流域多斑竹。
  • 琅玕:美玉,这里比喻竹子的光泽。

翻译

自古以来,苍梧之地因舜帝之死而泪洒斑竹, 斑竹上的泪痕至今可见。 为何湘江岸边的景色, 依然存在于这蒋陵的丘陵之中。 翡翠般的竹叶在晴朗的天空下如洗般清新, 玉石般的光泽在竹子上流动欲滴。 当年的人已不见踪影, 无限的别离之愁涌上心头。

赏析

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斑竹上的泪痕,寄托了对历史和故人的深切怀念。诗中“苍梧泪”与“斑竹”相结合,形成了强烈的象征意义,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哀思。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,进一步以景生情,抒发了对逝去时光和人物的无限追忆与别离之愁。整首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,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。

周是修

明江西泰和人,名德,以字行。少孤力学,洪武末举明经,为霍丘县学训导,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,留京师,预翰林纂修。好荐士,屡陈国家大计。燕兵入京城,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。尝辑古今忠节事为《观感录》。 ► 19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