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释
- 通天:指通天犀,传说中的神兽,这里比喻极高的技艺或才能。
- 手墨:亲手书写的墨迹。
- 封驳:古代官员对上级的奏章进行审查,如有不当之处,可以封还或驳正。
- 品藻:品评,评价。
- 公权:指公正的权力或权威。
- 諌:古同“谏”,规劝。
- 经纶:原指整理丝缕,引申为治理国家大事。
- 中山:古国名,这里可能指代某位中山国的将军。
- 麟:麒麟,传说中的神兽,常用来比喻杰出的人物。
翻译
怎能忍心再去询问那拥有通天技艺的笔人,涯翁的亲手墨迹已经无法找到真迹。 不畏路途遥远,频繁地进行封驳,因为其价值之重,真值得为之展颜一笑。 韩愈传世之后,人们还在品评其作品,公权谏言之后,又重新开始治理国家。 中山国的将军已经年老,秋天的原野上痛哭,并非只为那麒麟般的杰出人物。
赏析
这首作品通过对“通天笔人”和“涯翁手墨”的怀念,表达了对过去杰出人物和文化遗产的珍视。诗中“路长不惮频封驳”展现了不畏艰难、坚持真理的精神。“韩愈传馀还品藻,公权諌后复经纶”则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对国家治理的重视。结尾的“中山未族将军老,恸哭秋原不为麟”则透露出对时代变迁和英雄迟暮的感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