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文杰以通天笔至

· 邵宝
忍复通天问笔人,涯翁手墨已无真。 路长不惮频封驳,价重真怜一笑嚬。 韩愈传馀还品藻,公权諌后复经纶。 中山未族将军老,恸哭秋原不为麟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通天:指通天犀,传说中的神兽,这里比喻极高的技艺或才能。
  • 手墨:亲手书写的墨迹。
  • 封驳:古代官员对上级的奏章进行审查,如有不当之处,可以封还或驳正。
  • 品藻:品评,评价。
  • 公权:指公正的权力或权威。
  • :古同“谏”,规劝。
  • 经纶:原指整理丝缕,引申为治理国家大事。
  • 中山:古国名,这里可能指代某位中山国的将军。
  • :麒麟,传说中的神兽,常用来比喻杰出的人物。

翻译

怎能忍心再去询问那拥有通天技艺的笔人,涯翁的亲手墨迹已经无法找到真迹。 不畏路途遥远,频繁地进行封驳,因为其价值之重,真值得为之展颜一笑。 韩愈传世之后,人们还在品评其作品,公权谏言之后,又重新开始治理国家。 中山国的将军已经年老,秋天的原野上痛哭,并非只为那麒麟般的杰出人物。

赏析

这首作品通过对“通天笔人”和“涯翁手墨”的怀念,表达了对过去杰出人物和文化遗产的珍视。诗中“路长不惮频封驳”展现了不畏艰难、坚持真理的精神。“韩愈传馀还品藻,公权諌后复经纶”则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对国家治理的重视。结尾的“中山未族将军老,恸哭秋原不为麟”则透露出对时代变迁和英雄迟暮的感慨。

邵宝

明常州府无锡人,字国贤,号二泉。成化二十年进士,授许州知州,躬课农桑,仿朱熹社仓,立积散法。迁江西提学副使,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,教人以致知力行为本,革数十年不葬亲之俗,奏请停开银矿。宁王朱宸濠索诗文,峻却之。正德四年迁右副御史,总督漕运,忤刘瑾,勒致仕。瑾诛,升户部右侍郎,拜南礼部尚书,恳辞。诗文以李东阳为宗。谥文庄,学者称二泉先生。有《漕政举要》、《慧山记》、《容春堂集》等。 ► 1656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