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韵张师广助教登雨花台

· 贝琼
皇威复禹迹,风气移荒陬。 千屯夹虎士,万斛回龙舟。 将军卫霍功,相国房杜谋。 我来览奇观,发兴属清秋。 已将函谷并,遂与洛阳侔。 所悲迫衰谢,蒙汜安可留。 目送桃叶远,水深凫雁洲。 清谈哂诸老,匡时忘远犹。 庶穷入极旷,慰此千里游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皇威:皇帝的威严。
  • 禹迹:大禹治水的遗迹,比喻国家的疆域。
  • 风气:社会风尚。
  • 荒陬(zōu):偏远的角落。
  • 千屯:形容军队众多。
  • 虎士:勇猛的士兵。
  • 万斛(hú):形容船只巨大。
  • 龙舟:装饰华丽的船只,常指皇帝的船。
  • 卫霍:卫青和霍去病,汉代著名将领。
  • 房杜:房玄龄和杜如晦,唐代著名宰相。
  • 发兴:激发兴致。
  • 清秋:清爽的秋天。
  • 函谷:函谷关,古代著名关隘。
  • 洛阳:古代都城,此处指洛阳的繁华。
  • 迫衰谢:迫近衰老。
  • 蒙汜(sì):古代神话中的水名,比喻时间的流逝。
  • 桃叶:桃花的叶子,此处可能指桃花源的隐喻。
  • 凫雁洲:野鸭和大雁栖息的洲渚。
  • 清谈:指文人的谈笑。
  • (shěn):嘲笑。
  • 匡时:挽救时局。
  • 远犹:远大的计划。
  • 入极旷:达到极远的视野。
  • 千里游:长途旅行。

翻译

皇帝的威严重振了大禹治水的遗迹,社会风尚改变了偏远的角落。 众多的军队夹杂着勇猛的士兵,巨大的船只回旋着华丽的龙舟。 将军们如卫青和霍去病般的功勋,相国们如房玄龄和杜如晦般的智谋。 我来到这里欣赏奇观,激发了在清爽秋天的兴致。 这里已经与函谷关并驾齐驱,与洛阳的繁华相媲美。 我所悲叹的是迫近衰老,时间的流逝怎能停留。 目光随着桃叶的远去,水深之处是野鸭和大雁的洲渚。 文人们的谈笑嘲笑着诸老,挽救时局却忘记了远大的计划。 希望达到极远的视野,以此慰藉我这千里之游。

赏析

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雨花台上的所见所感,通过对皇威、禹迹、风气等宏大主题的描绘,展现了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变迁。诗中将军与相国的功勋智谋,以及作者对时局的感慨,都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。结尾处的“入极旷”与“千里游”则表达了作者对远大视野和长途旅行的向往,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感慨。整首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。

贝琼

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,字廷琚,一名阙,字廷臣。元末领乡荐,年已四十八。战乱隐居,张士诚屡辟不就。洪武初聘修元史,六年除国子助教,与张美和、聂铉并称“成均三助”。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,教勋臣子弟。十一年致仕。有《清江文集》。 ► 588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