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上公

昔有河上公,结庐蓬蒿下。 万乘时一顾,旌旗蔽原野。 手挥玉如意,颜貌何潇洒。 曳裾授道经,谈天妙无穷。 清光耀白日,四海高其风。 言既忽不见,竦身蹑星虹。 凤凰栖梧桐,鴳雀巢寒蓬。 饥鸢嚇腐鼠,笑杀高飞鸿。 物固有如此,何必较愚蒙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结庐:建造简陋的房屋。
  • 蓬蒿:野草,这里指荒凉的地方。
  • 万乘:指皇帝,古代皇帝的车队称为“万乘”。
  • 旌旗:旗帜的总称。
  • :遮蔽。
  • 玉如意:一种玉制的装饰品,象征吉祥如意。
  • 颜貌:面容。
  • 曳裾:拖着长袍的下摆。
  • 谈天:谈论高深的道理。
  • 竦身:挺直身体。
  • 蹑星虹:踏着星光和彩虹,形容其超凡脱俗。
  • 鴳雀:一种小鸟。
  • 寒蓬:寒冷的野草。
  • 饥鸢:饥饿的鹰。
  • 嚇腐鼠:对腐烂的老鼠感到恐惧。
  • 愚蒙:愚昧无知。

翻译

从前有位河上公,他在荒草丛中建了座小屋。 皇帝偶尔来访,带着浩浩荡荡的随从,旗帜遮天蔽日。 他手持玉如意,容貌非常潇洒。 穿着长袍传授道经,谈论的道理深奥无穷。 他的清光如同白日般耀眼,四海之内都崇尚他的风范。 话音刚落,他便突然消失,挺直身体踏着星光和彩虹而去。 凤凰栖息在梧桐树上,而小雀则筑巢在寒冷的野草中。 饥饿的鹰对腐烂的老鼠感到恐惧,却笑杀了高飞的鸿鹄。 世界上的事物本来就是这样,何必去计较那些愚昧无知的事情呢。

赏析

这首诗通过描绘河上公的超凡脱俗和皇帝的世俗权势,形成鲜明对比。河上公虽居荒凉之地,却拥有高深的智慧和超然的风范,而皇帝虽权势显赫,却只能通过繁复的仪式来表达对河上公的敬仰。诗中通过凤凰与鴳雀、鸿鹄与腐鼠的对比,进一步强调了高洁与卑微、智慧与愚昧的差异。最后,诗人以“物固有如此,何必较愚蒙”作为结尾,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,倡导人们应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。

李梦阳

李梦阳

明陕西庆阳人,徙居开封,字献吉,自号空同子。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。弘治六年进士,授户部主事。武宗时,为尚书韩文草奏疏,弹劾宦官刘瑾等,下狱免归。瑾诛,起为江西提学副使,倚恃气节,陵轹台长,夺职。家居二十年而卒。尝谓汉后无文,唐后无诗,以复古为己任。与何景明、徐祯卿、边贡、朱应登、顾璘、陈沂、郑善夫、康海、王九思号十才子。又与何景明、徐祯卿、边贡、康海、王九思、王廷相号七才子,是为前七子。梦阳己作,诗宗杜甫,颇狂放可喜,文则诘屈警牙,殊少精彩,时人则视为宗匠。有《空同子集》、《弘德集》。 ► 2184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