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龙潭

出游青天涧,遂至卧龙潭。 重岑上无极,白日蔽寒岚。 巉峭讵能步,崄绝谁可探。 历石诚巍倨,扪壑惊谺谽。 我行值秋季,霜藟摇匡南。 午攀日忽夕,足倦情逾酣。 雷瀑响岩涧,孤花媚澄涵。 抚似悟命意,循迹想名庵。 庵废人踪绝,岩剥文半灭。 世异坦道塞,慨兹忍能说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重岑(chóng cén):重叠的山峰。
  • 巉峭(chán qiào):形容山势险峻。
  • 崄绝(xiǎn jué):极其险峻。
  • 谺谽(xiā hán):山谷深邃的样子。
  • 霜藟(shuāng lěi):霜后的藤蔓。
  • 谺谽(xiā hán):山谷深邃的样子。
  • 雷瀑(léi pù):形容瀑布声音如雷。
  • 孤花(gū huā):孤独的花朵。
  • 澄涵(chéng hán):清澈而深邃。
  • 命意(mìng yì):寓意,含义。
  • 名庵(míng ān):有名的寺庙或庵堂。
  • 慨兹(kǎi zī):因此感慨。

翻译

我出游至青天涧,随后到达卧龙潭。重叠的山峰高耸无边,白日被寒冷的山岚所遮蔽。险峻的山势难以行走,极其险峻之地谁能探寻?历经岩石确实巍峨,触摸山谷惊觉其深邃。我行走在秋季,霜后的藤蔓摇曳在南边的山崖。中午攀登,转眼已是傍晚,虽然脚步疲倦,但心情更加畅快。瀑布的声音如雷鸣般响彻山涧,孤独的花朵在清澈深邃的水中显得格外美丽。抚摸着这些景象,我领悟到了它们的寓意,沿着踪迹想象着那有名的庵堂。庵堂废弃,人迹罕至,岩石上的文字已半数剥落。世事变迁,平坦的道路被堵塞,因此感慨,怎能忍心说出口。

赏析

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游历青天涧至卧龙潭的所见所感,通过险峻的山势、深邃的山谷、霜后的藤蔓、雷鸣般的瀑布和孤独的花朵等自然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动的语言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。同时,通过对废弃庵堂和剥落文字的描写,诗人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感慨。整首诗意境深远,情感丰富,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。

李梦阳

李梦阳

明陕西庆阳人,徙居开封,字献吉,自号空同子。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。弘治六年进士,授户部主事。武宗时,为尚书韩文草奏疏,弹劾宦官刘瑾等,下狱免归。瑾诛,起为江西提学副使,倚恃气节,陵轹台长,夺职。家居二十年而卒。尝谓汉后无文,唐后无诗,以复古为己任。与何景明、徐祯卿、边贡、朱应登、顾璘、陈沂、郑善夫、康海、王九思号十才子。又与何景明、徐祯卿、边贡、康海、王九思、王廷相号七才子,是为前七子。梦阳己作,诗宗杜甫,颇狂放可喜,文则诘屈警牙,殊少精彩,时人则视为宗匠。有《空同子集》、《弘德集》。 ► 2184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