壬子冬至日过来青堂三首示勉中祖南二友

· 贝琼
扰扰知何事,人间即梦间。 试从千佛转,能见几人閒。 水落元通月,云行不碍山。 长歌和樵者,日暮抱薪还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扰扰:纷乱繁杂的样子。
  • 知何事:知道是什么事情。
  • 千佛转:比喻时间的流转,佛教中常用“千佛”来象征时间的漫长。
  • (xián):同“闲”,空闲,悠闲。
  • 元通月:元,开始;通,连通。这里指月亮初升,光线开始照亮水面。
  • 不碍山:不妨碍山的存在,指云雾虽浓,但山峰依然可见。
  • 长歌:长声歌唱。
  • 和樵者:与砍柴的人一起。
  • 抱薪还:抱着柴火回家。

翻译

纷乱繁杂的世事,究竟有何意义?人生不过是一场梦。尝试随着千佛的时间流转,能看到几个人真正悠闲自在?水落时,月光开始照亮水面;云雾虽浓,却不遮挡山峰的轮廓。长声歌唱,与砍柴的人相伴,日暮时分,抱着柴火回家。

赏析

这首诗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。诗中,“扰扰知何事”一句,直抒胸臆,表达了诗人对纷繁世事的疑惑和不满。“人间即梦间”则进一步以梦境比喻人生,暗示人生的虚幻和无常。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,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、向往自然的情感。整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。

贝琼

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,字廷琚,一名阙,字廷臣。元末领乡荐,年已四十八。战乱隐居,张士诚屡辟不就。洪武初聘修元史,六年除国子助教,与张美和、聂铉并称“成均三助”。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,教勋臣子弟。十一年致仕。有《清江文集》。 ► 588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