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暮五首

岁当癸酉庐山曲,冬尽扁舟记独栖。 湖海合冰龙尽立,溪林压雪虎时啼。 阴阳晴晦双过鸟,南北行藏一杖藜。 今日中原对河岳,暮云回首楚江西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岁当癸酉:指明朝嘉靖二年(1523年)。
  • 庐山曲:庐山的一处弯曲之地。
  • 冬尽:冬天即将结束。
  • 扁舟:小船。
  • 独栖:独自停留。
  • 湖海合冰:湖海结冰。
  • 龙尽立:比喻冰面如龙鳞般排列。
  • 溪林压雪:溪边的树林被雪覆盖。
  • 虎时啼:虎在雪中偶尔的啼叫。
  • 阴阳晴晦:指天气的阴晴变化。
  • 双过鸟:两只飞过的鸟。
  • 南北行藏:指作者的行踪不定,南北漂泊。
  • 一杖藜:一根拐杖,藜是一种植物,常用来制作拐杖。
  • 今日中原:指现在的中原地区。
  • 河岳:指黄河和泰山,代表中原的象征。
  • 暮云:傍晚的云。
  • 楚江西:指楚地的江西,即作者的故乡。

翻译

在明朝嘉靖二年的庐山弯曲之地,冬日即将结束,我独自乘坐小船停留。湖海结冰,冰面如龙鳞般排列,溪边的树林被雪覆盖,偶尔能听到雪中虎的啼叫。天气阴晴不定,两只鸟儿飞过,我带着一根拐杖,行踪不定,南北漂泊。如今我身处中原,面对着象征中原的黄河和泰山,傍晚的云让我回首思念楚地的江西,我的故乡。

赏析

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冬末独自旅行的景象,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,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。诗中“湖海合冰龙尽立,溪林压雪虎时啼”生动地描绘了冬日的寒冷和荒凉,而“阴阳晴晦双过鸟,南北行藏一杖藜”则反映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和不确定性。最后两句“今日中原对河岳,暮云回首楚江西”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中原的感慨,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。

李梦阳

李梦阳

明陕西庆阳人,徙居开封,字献吉,自号空同子。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。弘治六年进士,授户部主事。武宗时,为尚书韩文草奏疏,弹劾宦官刘瑾等,下狱免归。瑾诛,起为江西提学副使,倚恃气节,陵轹台长,夺职。家居二十年而卒。尝谓汉后无文,唐后无诗,以复古为己任。与何景明、徐祯卿、边贡、朱应登、顾璘、陈沂、郑善夫、康海、王九思号十才子。又与何景明、徐祯卿、边贡、康海、王九思、王廷相号七才子,是为前七子。梦阳己作,诗宗杜甫,颇狂放可喜,文则诘屈警牙,殊少精彩,时人则视为宗匠。有《空同子集》、《弘德集》。 ► 2184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