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泊雨夕闻雁

季秋鄱岸阴阴雨,残苇折荷翻白涛。 此夜孤舟闻雁语,隔云何处认风毛。 随阳影惯湖波险,避弋心惊塞角高。 南去北来同一旅,世情人事莫萧骚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季秋:秋季的第三个月,即农历九月。
  • 鄱岸:鄱阳湖的岸边。
  • 阴阴雨:连绵不断的细雨。
  • 残苇:残存的芦苇。
  • 折荷:折断的荷叶。
  • 翻白涛:波浪翻滚,呈现出白色。
  • 孤舟:孤单的小船。
  • 雁语:雁的叫声。
  • 隔云:透过云层。
  • 风毛:风吹动的羽毛,这里指雁的羽毛。
  • 随阳:指雁随季节变化而迁徙。
  • 湖波险:湖中的波浪险恶。
  • 避弋:躲避箭矢,比喻躲避危险。
  • 塞角高:边塞的号角声高亢。
  • 同一旅:同为旅途中的旅客。
  • 世情人事:世间的人情和事物。
  • 萧骚:凄凉、不安。

翻译

在秋天的九月,鄱阳湖岸边下着连绵不断的细雨,残存的芦苇和折断的荷叶在翻滚的白色波浪中摇曳。在这孤独的夜晚,我乘坐的小船上听到了雁的叫声,透过云层,我试图辨认出风中雁的羽毛。雁儿习惯了随着季节的变换在湖波险恶中迁徙,它们的心中惊恐着躲避边塞高亢的号角声。无论是南去还是北来,我们都是旅途中的旅客,世间的人情和事物不应让我们感到凄凉不安。

赏析

这首诗描绘了秋夜鄱阳湖边的景象,通过残苇、折荷、白涛等自然元素,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壮阔的氛围。诗中,“孤舟闻雁语”一句,巧妙地将孤独的旅人与迁徙的雁群相联系,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。最后两句则抒发了对世情人事的超然态度,鼓励人们在面对人生的旅途时,保持平和的心态,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。整首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。

李梦阳

李梦阳

明陕西庆阳人,徙居开封,字献吉,自号空同子。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。弘治六年进士,授户部主事。武宗时,为尚书韩文草奏疏,弹劾宦官刘瑾等,下狱免归。瑾诛,起为江西提学副使,倚恃气节,陵轹台长,夺职。家居二十年而卒。尝谓汉后无文,唐后无诗,以复古为己任。与何景明、徐祯卿、边贡、朱应登、顾璘、陈沂、郑善夫、康海、王九思号十才子。又与何景明、徐祯卿、边贡、康海、王九思、王廷相号七才子,是为前七子。梦阳己作,诗宗杜甫,颇狂放可喜,文则诘屈警牙,殊少精彩,时人则视为宗匠。有《空同子集》、《弘德集》。 ► 2184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