盗贼

敕书新调蜀襄兵,汉北关南寇未轻。 密迩千斤竹查岭,不闻满四石头城。 秦州即易通王贡,栈道终难拔汉旌。 安得较如曹相国,务农休甲贺升平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敕书:皇帝的诏令。
  • 新调:新近调动。
  • 蜀襄兵:蜀地和襄阳的军队。
  • 汉北关南:指汉水以北和关中以南的地区。
  • 寇未轻:指盗贼尚未被轻易平定。
  • 密迩:靠近。
  • 千斤竹查岭:地名,具体位置不详,可能指险峻的山岭。
  • 不闻满四石头城:未听说四方的城池被完全占领。
  • 秦州:地名,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。
  • 通王贡:指通向朝廷的贡道。
  • 栈道:古代在山崖上开凿的通道。
  • 拔汉旌:指攻克汉中的旗帜,意指攻克汉中。
  • 较如:比得上。
  • 曹相国:指曹操,三国时期魏国的实际统治者。
  • 务农休甲:致力于农业,停止战争。
  • 贺升平:庆祝和平。

翻译

皇帝的诏令新近调动蜀地和襄阳的军队,汉水以北和关中以南的盗贼尚未被轻易平定。靠近那险峻的千斤竹查岭,未听说四方的城池被完全占领。秦州易于通向朝廷的贡道,但栈道终究难以攻克汉中。如何能比得上曹操,致力于农业,停止战争,庆祝和平。

赏析

这首作品反映了明代边疆的动荡局势和作者对和平的渴望。诗中通过描述朝廷调动军队、边疆盗贼未平的情况,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。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栈道的艰险和秦州的易通,以及对曹操治国的向往,抒发了对和平时代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倦。整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怀。

李梦阳

李梦阳

明陕西庆阳人,徙居开封,字献吉,自号空同子。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。弘治六年进士,授户部主事。武宗时,为尚书韩文草奏疏,弹劾宦官刘瑾等,下狱免归。瑾诛,起为江西提学副使,倚恃气节,陵轹台长,夺职。家居二十年而卒。尝谓汉后无文,唐后无诗,以复古为己任。与何景明、徐祯卿、边贡、朱应登、顾璘、陈沂、郑善夫、康海、王九思号十才子。又与何景明、徐祯卿、边贡、康海、王九思、王廷相号七才子,是为前七子。梦阳己作,诗宗杜甫,颇狂放可喜,文则诘屈警牙,殊少精彩,时人则视为宗匠。有《空同子集》、《弘德集》。 ► 2184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