谒陵

本朝陵墓傍居庸,闻说先皇驻六龙。 一自玉舆回朔漠,遂令金殿锁秋峰。 明禋衮职虽多预,备物祠官岂尽供。 报祀独知今上切,每于霜露见愁容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谒陵:指拜谒皇陵,即前往皇帝的陵墓进行祭拜。
  • 居庸:地名,位于今北京市昌平区,明十三陵所在地。
  • 先皇:已故的皇帝。
  • 六龙:古代传说中天子的车驾由六匹龙马牵引,这里指皇帝的车驾。
  • 玉舆:指皇帝的车驾。
  • 朔漠:北方沙漠地带,这里指皇帝北巡或北征。
  • 金殿:指皇宫中的宫殿。
  • 秋峰:秋天的山峰,这里指陵墓所在的山峰。
  • 明禋:明亮的祭祀。
  • 衮职:指皇帝的职责。
  • 备物祠官:负责准备祭祀物品的官员。
  • 今上:指当时的皇帝。
  • 霜露:秋天的霜和露水,这里象征着哀思和悲伤。

翻译

本朝的陵墓紧邻着居庸关,我听说先皇曾在此驻留六龙车驾。自从皇帝的车驾返回北方的沙漠,皇宫的金殿便被秋天的山峰所锁。虽然皇帝的职责中包含了明亮的祭祀,但负责准备祭祀物品的官员岂能完全供应所需。我深知当今皇帝对于报答祭祀的迫切,每当霜露降临时,总能见到他愁容满面。

赏析

这首作品通过对明朝陵墓的描绘,表达了对先皇的怀念以及对现任皇帝的同情。诗中,“六龙”、“玉舆”、“金殿”等词语描绘了皇家的辉煌与庄严,而“朔漠”、“秋峰”则增添了一丝凄凉与遥远。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对现任皇帝的同情,展现了皇帝在祭祀先皇时的哀思与愁容,体现了皇权的沉重与皇帝个人的情感。整首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,是对皇家陵墓与皇帝情感的深刻反映。

李梦阳

李梦阳

明陕西庆阳人,徙居开封,字献吉,自号空同子。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。弘治六年进士,授户部主事。武宗时,为尚书韩文草奏疏,弹劾宦官刘瑾等,下狱免归。瑾诛,起为江西提学副使,倚恃气节,陵轹台长,夺职。家居二十年而卒。尝谓汉后无文,唐后无诗,以复古为己任。与何景明、徐祯卿、边贡、朱应登、顾璘、陈沂、郑善夫、康海、王九思号十才子。又与何景明、徐祯卿、边贡、康海、王九思、王廷相号七才子,是为前七子。梦阳己作,诗宗杜甫,颇狂放可喜,文则诘屈警牙,殊少精彩,时人则视为宗匠。有《空同子集》、《弘德集》。 ► 2184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