忝官引
天下昔无事,僻居养愚钝。
山野性所安,熙然自全顺。
忽逢暴兵起,闾巷见军阵。
将家瀛海滨,自弃同刍粪。
往在乾元初,圣人启休运。
公车诣魏阙,天子垂清问。
敢诵王者箴,亦献当时论。
朝廷爱方直,明主嘉忠信。
屡授不次官,曾与专征印。
兵家未曾学,荣利非所徇。
偶得凶丑降,功劳愧方寸。
尔来将四岁,惭耻言可尽。
请取冤者辞,为吾忝官引。
冤辞何者苦,万邑馀灰烬。
冤辞何者悲,生人尽锋刃。
冤辞何者甚,力役遇劳困。
冤辞何者深,孤弱亦哀恨。
无谋救冤者,禄位安可近。
而可爱轩裳,其心又干进。
此言非所戒,此言敢贻训。
实欲辞无能,归耕守吾分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释
- 忝官:指因才能不足而感到羞愧的官职。
- 暴兵:突然兴起的军队,指叛乱或战争。
- 闾巷:指民间,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。
- 瀛海滨:指海边,这里比喻远离政治中心。
- 刍粪:指粗鄙无用之物。
- 乾元初:指唐肃宗乾元元年,公元758年。
- 公车:古代官府的马车,这里指官员。
- 魏阙:指朝廷,古代宫门外有两座高大的建筑,称为魏阙。
- 敢诵王者箴:敢于诵读劝诫君王的箴言。
- 不次官:指不按常规顺序晋升的官职。
- 专征印:指拥有独立征伐权力的印信。
- 凶丑:指凶恶的敌人。
- 四岁:四年。
- 万邑:指许多城市。
- 孤弱:指孤儿和弱者。
- 干进:指追求晋升。
翻译
在天下太平无事的时候,我选择偏僻的地方居住,以培养自己的愚钝。在山野中找到安宁,自然而然地保全自己。突然间,暴乱的军队兴起,民间出现了军阵。我本应与家人一起生活在海滨,却自弃如同无用的草芥。
在乾元初年,圣明的君主开启了美好的时代。官员们前往朝廷,天子垂询国事。我敢于诵读劝诫君王的箴言,也献上了当时的议论。朝廷喜爱正直的人,明君赞赏忠信。我屡次被授予不按常规晋升的官职,甚至曾获得独立征伐的权力。
然而我并未学过军事,对于荣利并不追求。偶然间,我击败了凶恶的敌人,但功劳微不足道。自那以来,已经过去了四年,我的羞愧和耻辱可以说得清楚。请让我引用那些冤屈者的话,为我这无能的官职辩护。
冤屈者的话中,最痛苦的是万邑化为灰烬。最悲伤的是生民遭受刀兵之苦。最严重的是力役遭受劳困。最深重的是孤儿和弱者也感到哀恨。我没有能力救助这些冤屈者,我的官职和禄位又怎能近身呢?
然而,我仍然爱慕官职和车马,我的心思又追求晋升。这些话并非我所要戒除的,这些话我也不敢留给后人。我实在想要辞去无能的官职,回归田园,守住我的本分。
赏析
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元结对自己官职的羞愧和对时局的忧虑。诗中,元结自谦地称自己为“愚钝”,并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。然而,当战乱爆发时,他被迫参与其中,虽然获得了官职和荣誉,但他深感自己的无能和对冤屈者的无力救助。诗的最后,元结表达了对官场的矛盾情感,既爱慕官职带来的荣耀,又渴望回归田园,守住自己的本分。整首诗情感真挚,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社会的深刻关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