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陵即事

· 王建
瘴云梅雨不成泥,十里津楼压大堤。 蜀女下沙迎水客,巴童傍驿卖山鸡。 寺多红药烧人眼,地足青苔染马蹄。 夜半独眠愁在远,北看归路隔蛮溪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瘴云: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雾气。
  • 梅雨:指初夏江淮流域持续较长的阴雨天气,正值梅子成熟,故称梅雨。
  • 津楼:渡口边的楼台。
  • 蜀女:指四川地区的女子。
  • 水客:指船夫或乘船的旅客。
  • 巴童:指巴蜀地区的儿童。
  • :靠近。
  • 驿: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、换马的场所。
  • 红药:红色的芍药花。
  • 烧人眼:形容花色艳丽,令人眼花缭乱。
  • 地足:地面。
  • 青苔:生长在阴湿地方的绿色苔藓。
  • 染马蹄:形容青苔多,连马蹄都能染绿。
  • 蛮溪: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溪流。

翻译

南方的瘴气和梅雨交织,地面上没有形成泥泞,十里外的渡口楼台高耸在大堤之上。四川的女子下到沙滩迎接乘船的旅客,巴蜀的孩童靠近驿站叫卖山鸡。寺庙里红色的芍药花艳丽夺目,地面上的青苔多得连马蹄都能染绿。夜半时分独自一人睡觉,心中忧愁因为离家遥远,北望归路却被蛮溪阻隔。

赏析

这首作品描绘了江陵地区的独特风光和当地人的生活场景。诗中“瘴云梅雨不成泥”一句,既表现了南方的气候特点,又巧妙地避免了直接描写泥泞,展现了诗人的匠心独运。后文通过对蜀女、巴童的描写,以及对红药、青苔的生动刻画,进一步以色彩和场景渲染了江陵的异域风情。结尾的“夜半独眠愁在远,北看归路隔蛮溪”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归途受阻的无奈,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。

王建

王建

王建(生卒年不详),字仲初,颍川(今河南许昌)人,唐朝诗人。出身寒微,一生潦倒。曾一度从军,约46岁始入仕,曾任昭应县丞、太常寺丞等职。后出为陕州司马,世称王司马。约64岁为光州刺史。与张籍友善,乐府与张齐名,世称张王乐府。其诗题材广泛,生活气息浓厚,思想深刻。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、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,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,揭露矛盾。多用比兴、白描、对比等手法,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。体裁多为七言歌行,篇幅短小。语言通俗凝练,富有民歌谣谚色彩。 ► 517篇诗文

王建的其他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