塞上梅

· 王建
天山路傍一株梅,年年花发黄云下。 昭君已殁汉使回,前后征人惟系马。 日夜风吹满陇头,还随陇水东西流。 此花若近长安路,九衢年少无攀处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塞上:边塞地区。
  • 天山:位于中国西北部的一座著名山脉。
  • 昭君:王昭君,汉代美女,传说中因和亲而远嫁匈奴。
  • :去世。
  • 征人:指出征的士兵。
  • 陇头:陇山的山头,陇山位于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处。
  • 陇水:陇山附近的河流。
  • 长安路:通往长安(今西安)的道路,长安是唐朝的都城。
  • 九衢:繁华的大街。
  • 年少:年轻人。
  • :攀折,摘取。

翻译

在天山的道路旁,有一株梅花,每年都在黄云之下绽放花朵。 自从昭君去世,汉朝的使者返回后,这里只剩下出征的士兵系马休息。 日夜的风吹拂着,梅花的花瓣飘满了陇山的山头,随着陇水向东向西流淌。 如果这株梅花靠近通往长安的道路,那些繁华街道上的年轻人就没有机会摘取它了。

赏析

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上一株孤独的梅花,抒发了对边疆孤寂和时光流转的感慨。诗中“天山路傍一株梅”突出了梅花的孤傲与坚韧,而“昭君已殁汉使回”则借古喻今,暗示了边疆的荒凉与变迁。末句“此花若近长安路,九衢年少无攀处”则巧妙地通过对比,表达了梅花虽美却远离繁华,不易为人所赏的哀愁。整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。

王建

王建

王建(生卒年不详),字仲初,颍川(今河南许昌)人,唐朝诗人。出身寒微,一生潦倒。曾一度从军,约46岁始入仕,曾任昭应县丞、太常寺丞等职。后出为陕州司马,世称王司马。约64岁为光州刺史。与张籍友善,乐府与张齐名,世称张王乐府。其诗题材广泛,生活气息浓厚,思想深刻。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、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,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,揭露矛盾。多用比兴、白描、对比等手法,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。体裁多为七言歌行,篇幅短小。语言通俗凝练,富有民歌谣谚色彩。 ► 517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