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夕曲

· 王建
河边独自看星宿,夜织天丝难接续。 抛梭振镊动明珰,为有秋期眠不足。 遥愁今夜河水隔,龙驾车辕鹊填石。流苏翠帐星渚间,环佩无声灯寂寂。 两情缠绵忽如故,复畏秋风生晓路。幸回郎意且斯须,一年中别今始初,明星未出少停车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星宿(xiù):星星。
  • 天丝:比喻织女星织成的丝线。
  • 抛梭:织布时抛掷梭子的动作。
  • 振镊:用镊子整理丝线。
  • 明珰(dāng):明亮的耳饰,这里比喻星星。
  • 秋期:指七夕,即农历七月初七,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。
  • 龙驾:传说中神仙乘坐的龙车。
  • 车辕: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。
  • 鹊填石:传说中喜鹊为牛郎织女搭桥。
  • 流苏:下垂的穗子,用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。
  • 翠帐:翠绿色的帐篷。
  • 星渚(zhǔ):星河中的小洲。
  • 环佩:古人衣带上所系的佩玉。
  • 斯须:片刻,一会儿。

翻译

在河边独自仰望星空,夜晚织女星的丝线难以接续。 抛掷梭子,整理丝线,星星闪烁,因为期待秋天的相会而夜不能寐。 遥远的忧愁因今夜的河水阻隔,龙车上的车辕,喜鹊填石搭桥。 流苏装饰的翠绿帐篷在星河小洲间,环佩无声,灯光静寂。 两情缠绵仿佛回到了从前,却又害怕秋风在黎明时分吹起。 幸好回心转意只需片刻,一年中的分别从今天开始,明星还未升起,暂且停车。

赏析

这首作品描绘了七夕夜晚的景象,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牛郎织女相会的期盼与忧愁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,如“星宿”、“天丝”、“明珕”等,营造出浪漫而神秘的氛围。同时,通过对“秋期”、“龙驾”、“鹊填石”等传说的引用,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。结尾处的“幸回郎意且斯须”表达了短暂的相聚与长久的别离,情感真挚动人。

王建

王建

王建(生卒年不详),字仲初,颍川(今河南许昌)人,唐朝诗人。出身寒微,一生潦倒。曾一度从军,约46岁始入仕,曾任昭应县丞、太常寺丞等职。后出为陕州司马,世称王司马。约64岁为光州刺史。与张籍友善,乐府与张齐名,世称张王乐府。其诗题材广泛,生活气息浓厚,思想深刻。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、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,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,揭露矛盾。多用比兴、白描、对比等手法,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。体裁多为七言歌行,篇幅短小。语言通俗凝练,富有民歌谣谚色彩。 ► 517篇诗文

王建的其他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