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

真无御化来,借有乘化归。 如彼双塔内,孰能知是非。 愚也骇苍生,圣哉为帝师。 当为时世出,不由天地资。 万回主此方,平等性无违。 今我一礼心,亿劫同不移。 肃肃松柏下,诸天来有时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御化:指天命所赋予的教化。
  • 乘化:顺应自然的变化。
  • 孰能:谁能。
  • 骇苍生:震惊百姓。
  • 帝师:皇帝的老师,指高僧。
  • 时世:时代。
  • 天地资:天地的资助。
  • 万回:指万回和尚,唐代高僧。
  • 平等性:佛教中指一切众生平等无差别的本性。
  • 亿劫:极长的时间,佛教中指无数的劫难。
  • 诸天:佛教中指天界的众神。

翻译

真正的教化并非来自天命,而是顺应自然的变化而归。 就像那双塔之内,谁能辨别是非? 愚者震惊了百姓,圣者成为了帝王的老师。 他们应时代而生,不依赖天地的资助。 万回和尚主持此地,平等的本性无违。 现在我以虔诚的心礼拜,亿万劫难中也不会改变。 在肃穆的松柏之下,天界的众神会适时降临。

赏析

这首诗是王昌龄在香积寺礼拜万回和尚和平等和尚的塔时所作。诗中,王昌龄通过对“御化”与“乘化”的对比,表达了对自然与天命的深刻理解。他赞美了万回和尚和平等和尚的圣德,认为他们不受天地的限制,而是顺应时代的需求出现。诗的最后,王昌龄表达了自己对两位高僧的敬仰之情,以及对佛教平等本性的认同。整首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展现了王昌龄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。

王昌龄

王昌龄

王昌龄,字少伯,山西太原人。盛唐著名边塞诗人,后人誉为“七绝圣手”。早年贫贱,困于农耕,年近不惑,始中进士。初任秘书省校书郎,又中博学宏辞,授汜水尉,因事贬岭南。与李白、高适、王维、王之涣、岑参等交厚。开元末返长安,改授江宁丞。被谤谪龙标尉。安史乱起,为刺史闾丘所杀。其诗以七绝见长,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,有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之誉。 ► 20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