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智海太空二上人入山
丛桂秋山晚,思归忆鹿麋。
来携方上友,去割世间悲。
丈室孤峰远,弥天一苇移。
风流惊二朗,禅藻胜诸师。
水尽情方惬,山穷力未疲。
袖藏唯贝叶,肩荷只藤枝。
翠竹开三径,莲花礼六时。
寒泉当户落,香饭隔松炊。
凿沼时栽药,穿篱或折葵。
他时同把臂,休讶入林迟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释
- 丛桂:桂树丛生。
- 思归:思念归乡。
- 鹿麋:鹿和麋,泛指鹿类动物。
- 方上友:指同道的朋友,这里特指僧人。
- 世间悲:人世间的苦难和悲伤。
- 丈室:僧人的居室。
- 孤峰:孤立的山峰。
- 弥天:满天,形容极大。
- 一苇:比喻小船。
- 禅藻:禅宗的文采,这里指禅师的文才。
- 贝叶:古代印度人用以写经的树叶,也借指佛经。
- 藤枝:藤条。
- 三径:指隐士的居所。
- 莲花礼:指佛教的礼拜。
- 六时: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:晨朝、日中、日没、初夜、中夜、后夜。
- 凿沼:挖掘池塘。
- 穿篱:穿过篱笆。
- 葵:向日葵。
- 把臂:握住对方的手臂,表示亲密。
翻译
秋天的山中,桂树丛生,晚霞映照,我思念着归乡,回忆起鹿和麋的景象。我带着僧人朋友来到这里,离开是为了割舍人世间的苦难和悲伤。僧人的居室在孤立的山峰远处,像小船一样在广阔的天空中移动。二位禅师的文才令人惊叹,他们的禅宗文采胜过了许多其他禅师。水流尽了,心意才满足;山走到尽头,力气还未耗尽。袖中藏着佛经,肩上只扛着藤条。翠竹开辟了三条小径,莲花代表着佛教的礼拜,一天六时。寒冷的泉水从门前落下,香喷喷的饭在松树间隔着炊烟。挖掘池塘时种下药材,穿过篱笆或折下向日葵。将来我们一起握手,不要惊讶我进入山林的迟缓。
赏析
这首作品描绘了僧侣隐居山林的宁静生活,以及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禅宗的追求。诗中通过“丛桂秋山”、“孤峰”、“一苇”等意象,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、远离尘嚣的意境。同时,通过“思归”、“割世间悲”等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禅宗生活的向往。诗的最后,以“把臂”、“入林迟”作结,既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,也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、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