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州怀古

长杨夹道引鸣驺,夜宿燕南古赵州。 草满丛台非旧日,月明泜水只空流。 也知此处荆蓁地,多是当年歌舞楼。 陵谷变迁人不在,关河烟锁古今愁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鸣驺(zōu):指古代官员出行时,随从的骑兵发出的鸣叫声。
  • 丛台:古代赵国的一个著名台阁,这里指代赵国的繁华。
  • 泜水(chí):古代河流名,这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。
  • 荆蓁(zhēn):指杂草丛生之地,比喻荒凉。
  • 陵谷:指山陵和谷地,比喻世事变迁。
  • 关河:指关隘和河流,这里象征着边疆和国家的边界。

翻译

长长的杨树夹道,官员的随从骑兵鸣叫着前行,我在夜晚住宿在古老的赵州。 丛台之地如今已是草木丛生,不再是往日的繁华,月亮照耀下的泜水,只是空自流淌。 我知道这里曾是荒凉之地,但更多的是当年歌舞升平的楼阁。 山陵和谷地经历了变迁,人们已不复存在,关隘和河流被烟雾笼罩,承载着古今的忧愁。

赏析

这首作品通过对赵州古地的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往昔繁华的怀念。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,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相对照,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多变。同时,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,如“草满丛台”、“月明泜水”,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。最后两句“陵谷变迁人不在,关河烟锁古今愁”更是深刻地抒发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哀思。

郭谏臣

郭谏臣

明苏州府长洲人,字子忠,号方泉,更号鲲溟。嘉靖四十一年进士,授袁州司理。严世蕃在家乡分宜贪得无厌,往往假督抚之势强行索取,谏臣不阿不惧以处之。后内迁吏部主事。隆庆初屡陈时政,多所持正。官终江西参政。所作诗婉约清雅,有《郭鲲溟集》。 ► 681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