闻天和尚自庐山归雷峰喜赋

日照金轮峰,遥瞻方丈容。 风生锡拄杖,归拨海门松。 忽慰三年别,初为两地逢。 愿教鼙鼓息,齐叩法堂钟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金轮峰:庐山的一座山峰,以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而得名。
  • 方丈:指寺庙中的住持或高僧。
  • 锡拄杖:和尚用的拐杖,锡制,常作为和尚的标志。
  • 海门松:指海边或江边的松树,这里可能指庐山附近的松树。
  • 鼙鼓:古代军中用的小鼓,这里比喻战争或动荡。
  • 法堂:寺庙中进行法事的场所。

翻译

阳光照耀着金轮峰,我远远地看到了方丈的容颜。 风中,你的锡杖轻轻摇动,归来时拨动了海门边的松树。 突然间,我为这三年来的分别感到欣慰,初次在这两地相遇。 愿战争的鼙鼓声停止,我们一起敲响法堂的钟声。

赏析
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天和尚从庐山归来的喜悦之情。诗中,“日照金轮峰”和“风生锡拄杖”等句,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,展现了和尚归来的祥和氛围。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,希望通过和尚的归来,带来心灵的宁静和法堂的和谐。整首诗语言简洁,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对和尚的敬仰和对和平的向往。

陈子升

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,字乔生。陈子壮弟。明诸生。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,广东陷落后,流亡山泽间。工诗善琴。有《中洲草堂遗集》。 ► 95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