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释
- 岐:同“歧”,分叉状,这里指麦穗分叉,即麦穗丰硕。
- 稷:古代一种粮食作物,一说为黍类,一说为粟(谷子)。
- 士民:士人和普通百姓。
- 河阳:地名,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。
- 嘉稷:优良的谷物。
- 干戈:古代兵器,比喻战争。
- 闽海:指福建沿海地区。
- 水旱:水灾和旱灾。
- 词客:指诗人或文人。
- 长安:古代都城,这里指朝廷或国家。
- 疮痍:创伤,比喻战争或灾害后的景象。
- 田里:田地和乡里,指家乡。
- 河间:地名,在今河北省境内。
- 稼猎诗:关于农耕和狩猎的诗。
翻译
不敢奢望河阳的麦穗能分叉成两岐,东郊的优良谷物丰收也令人怀疑。 战争刚刚在闽海地区平息,东南地区又遭遇水旱灾害,让人泪流满面。 诗人们怀着情感歌颂这盛美的景象,但朝廷却无法治愈战争和灾害带来的创伤。 近年来,我因疾病而思念家乡的田地,惭愧自己无法像河间的诗人那样写出关于农耕和狩猎的诗。
赏析
这首作品通过对河阳麦穗和东郊嘉稷的描绘,反映了诗人对丰收的渴望和对现实困境的忧虑。诗中“干戈闽海初宁日,水旱东南洒泪时”一句,既表达了对战争结束的欣慰,也流露了对自然灾害的深切哀愁。末句“惭愧河间稼猎诗”则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。整首诗情感真挚,语言简练,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怀。
叶春及的其他作品
- 《 忆祁仲绳 》 —— [ 明 ] 叶春及
- 《 题画赠方伯滕公 》 —— [ 明 ] 叶春及
- 《 除夕同郭建初登高士峰明日立春 》 —— [ 明 ] 叶春及
- 《 詹侍御游匡庐折肱不果诗以讯之 》 —— [ 明 ] 叶春及
- 《 秋草鹡鸰诗送黄箴卿扶兄榇归闽 》 —— [ 明 ] 叶春及
- 《 十四岁读书永福寺友人伐鼓七声命诗索道士酒 》 —— [ 明 ] 叶春及
- 《 惠安有三岐麦六岐稷士民赋诗赠奉答 》 —— [ 明 ] 叶春及
- 《 晚发临清 》 —— [ 明 ] 叶春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