梧桐山

梧桐山上梧桐月,照见当年汉将营。 旬日黄衣秋可扫,中宵白羽早还兵。 波添淮水千家泪,驿奏燕云疋马程。 南北迢遥无限恨,村村烟雨髑髅声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梧桐月:指梧桐树上的月光。
  • 黄衣:指秋天的落叶,因其颜色而得名。
  • 白羽:古代将军的旌旗,此处指代军队。
  • 驿奏:通过驿站传递的奏章。
  • 燕云:指燕地的云,泛指北方。
  • 疋马程:疋(pǐ),古代长度单位,一疋等于八尺。此处指马匹行进的路程。
  • 髑髅声:髑髅(dú lóu),指死人的头骨,此处形容战争带来的死亡和凄凉。

翻译

梧桐山上的月光,照见了当年汉朝将军的营地。秋天的落叶旬日便可扫尽,而夜半时分,将军的旌旗早已引领士兵归家。河水波涛中,千家万户的泪水汇聚,驿站传递的奏章,记录着北方燕云之地马匹的行程。南北相隔遥远,无尽的恨意,每个村庄都被烟雨笼罩,传来死寂的髑髅声。

赏析

这首作品以梧桐山上的月光为引子,回忆了古代汉将的营地,通过对秋天落叶、夜半归兵的描绘,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。诗中“波添淮水千家泪”一句,深刻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。结尾的“村村烟雨髑髅声”更是以凄凉的景象,抒发了对战争的无限恨意和对和平的深切向往。

叶春及

明浙江归安人,字化甫。隆庆初由乡举授教谕,上书陈时政三万余言,都人传诵。后迁惠安知县,寻引归。后以荐为郧阳同知,入为户部郎中卒。工诗文,有《石洞集》。 ► 32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