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靖康遗事

· 甘瑾
杜鹃啼老洛城东,烽火郊畿纵犬戎。 庙略合收淝水捷,虏盟谁定渭桥功。 铜驼故陌迷芳草,黄屋惊尘卷朔风。 一自鼎湖龙去后,小臣何地泣遗弓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洛城:洛阳,古都之一。
  • 烽火: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,比喻战争。
  • 郊畿:京城周围的地区。
  • 犬戎:古代西北的一个民族,这里指外敌。
  • 庙略:国家的战略。
  • 淝水捷:指淝水之战,东晋大败前秦的战役。
  • 虏盟:与敌人的盟约。
  • 渭桥功:渭桥是古代长安附近的一座桥,这里指与渭桥相关的战功。
  • 铜驼故陌:指洛阳的街道,铜驼是洛阳的标志。
  • 黄屋:古代帝王的居所。
  • 朔风:北风。
  • 鼎湖:传说中黄帝升天的地方,这里指帝王去世。
  • 遗弓:指帝王的遗物,象征着对帝王的怀念。

翻译

杜鹃在洛城东边啼叫至老,烽火在京郊肆虐,外敌横行。 国家的战略本应如淝水之战般胜利,但与敌人的盟约却无人能定渭桥之功。 洛阳的街道上,铜驼已被芳草掩埋,帝王的居所被北风卷起的尘土惊扰。 自从帝王去世后,我这样的小臣又能在何处哭泣帝王的遗物呢?

赏析

这首诗通过描绘杜鹃啼叫、烽火连天、外敌入侵等景象,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往昔辉煌的怀念。诗中“庙略合收淝水捷,虏盟谁定渭桥功”一句,既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战略的期待,又透露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。结尾的“小臣何地泣遗弓”更是抒发了作者对帝王去世后的悲痛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。整首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,充分展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感慨。

甘瑾

元明间江西临川人,字彦初。官至严州同知。一说为翰林待制。明初临川诗派,瑾与揭轨、张可立、甘复皆善学唐人诗风,时评瑾诗如美女簪花。 ► 38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