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事

借箸偏曹濮,长城失太行。 黄榆飞潞泽,王屋下邢襄。 骨悸闻风鹤,魂腥逐刅铓。 大河千百里,莫谓惜鞭长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借箸:借用筷子,比喻筹划策略。
  • 偏曹濮:指偏离了曹州和濮阳,意指策略失误。
  • 长城失太行:指失去了太行山作为屏障,比喻失去了重要的防御。
  • 黄榆飞潞泽:黄榆指黄榆关,飞指飞越,潞泽指潞州和泽州,意指敌人越过了黄榆关,侵入了潞州和泽州。
  • 王屋下邢襄:王屋指王屋山,下指下山,邢襄指邢州和襄州,意指从王屋山下来,到达了邢州和襄州。
  • 骨悸闻风鹤:骨悸形容极度恐惧,闻风鹤比喻听到敌人的消息就感到恐惧。
  • 逐刅铓:追逐刀剑,形容战乱中人们被迫逃亡。
  • 大河千百里:指黄河,形容其广阔。
  • 惜鞭长:比喻力量虽大,但因距离远而无法施展。

翻译

筹划策略时偏离了曹州和濮阳,失去了太行山作为屏障。敌人越过了黄榆关,侵入了潞州和泽州,从王屋山下来,到达了邢州和襄州。听到敌人的消息就感到极度恐惧,战乱中人们被迫逃亡。黄河虽广阔千里,但因距离远而无法施展力量。

赏析

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战乱中的景象,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策略失误的反思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地理和军事意象,如“长城失太行”、“黄榆飞潞泽”等,生动地展现了战乱的惨烈和人民的苦难。同时,“骨悸闻风鹤”一句,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。整首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