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路难五首

面不同兮心亦殊,执一求之君何愚。星有好风或好雨,世人岂得均所图。 孔赞《韶》兮墨非乐,遵叱驭兮阳回车。林中亦有嗜腐鸟,海上犹闻逐臭夫。 此欲前兮彼则却,彼所吐兮此复驩。促席接襟议靡惬,异域殊疆志或投。 达人旷视任自然,小儒曲士竞区区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:《韶》是一种古代的乐曲,相传为舜所作,孔子非常赞赏。
  • 墨非乐:墨子不欣赏音乐,认为音乐浪费资源,与孔子赞《韶》形成对比。
  • 遵叱驭:遵循命令驾驭马车。
  • 阳回车:在阳光下驾车返回。
  • 嗜腐鸟:喜欢吃腐肉的鸟。
  • 逐臭夫:追逐臭味的人。
  • :同“欢”,高兴。
  • 促席接襟:坐得近,衣襟相接,形容亲密无间。
  • 靡惬:不满足。
  • 曲士:见识不广的人。
  • 区区:形容小,这里指见识短浅。

翻译

每个人的面孔不同,内心想法也各异,如果坚持一种标准去寻求理解,那真是太愚蠢了。就像星星有时带来风雨,人们的愿望怎能都一样呢?孔子赞赏《韶》乐,而墨子却不欣赏音乐,有人遵循命令驾车,有人则在阳光下驾车返回。森林中有喜欢吃腐肉的鸟,海上有追逐臭味的人。

这里的人想要前进,那里的人却后退,这里的人高兴,那里的人却吐露不满。坐得近的人讨论却不满足,不同地域的人或许有共同的志向。达观的人看待事物自然,而见识短浅的人却争斗不休。

赏析

这首诗通过对不同人生态度和行为的对比,表达了作者对于多元世界的认识和对于宽容态度的推崇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,如星有好风或好雨、孔赞《韶》兮墨非乐等,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多样性。最后,作者提倡一种达观自然的生活态度,反对狭隘和固执,体现了明代文人的一种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。

王廷陈

明湖广黄冈人,字稚钦,王廷瞻兄。恃才放恣,甚至上树呼叫,馆师无如之何。正德十二年进士,选翰林庶吉士。因疏谏武宗南巡,罚跪受杖。时已授给事中,乃出为裕州知州。失职怨望,为上官所劾,罢归乡里。屏居二十余年,嗜酒纵倡为乐。达官贵人来家,蓬发跣足延见。时衣红纻窄衫,骑牛跨马,啸歌田野间。诗婉丽多风,文长于尺牍。有《梦泽集》。 ► 642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