咏怀
儒生峭崖岸,抗颜论诗书。
磬折周伦类,直方向朋徒。
吐辞厉信义,皎日耀天衢。
外表高洁谈,腹内蕴穿窬。
命侣发瘗子,探口出含珠。
金椎碎腐颊,青青歌应胪。
圣言岂不伟,反为行劫需。
诵说苟非人,阶乱岂胜诛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释
- 抗颜:正色,态度严正。
- 磬折:像磬一样弯腰,形容恭敬。
- 周伦类:周旋于各类人之间。
- 直方:正直。
- 朋徒:朋友和门徒。
- 厉信义:强调信义。
- 皎日耀天衢:比喻光明正大。
- 穿窬:穿墙和爬墙,指盗窃行为。
- 命侣:召唤同伴。
- 发瘗子:挖掘坟墓。
- 探口:从口中取出。
- 含珠:死者口中的珠子。
- 金椎:金属的锤子。
- 腐颊:腐烂的面颊。
- 青青:此处指歌声清脆。
- 应胪:应和,响应。
- 行劫:抢劫。
- 诵说:背诵和讲述。
- 苟非人:如果不是人。
- 阶乱:导致混乱。
- 诛:惩罚。
翻译
儒生站在陡峭的崖岸上,态度严正地讨论诗书。 他恭敬地周旋于各类人之间,正直地对待朋友和门徒。 他强调信义,光明正大如同白日照耀天空。 外表上高谈阔论,内心却藏着盗窃的念头。 他召唤同伴挖掘坟墓,从死者口中取出珠子。 用金属锤子砸碎腐烂的面颊,清脆的歌声应和着。 圣人的言论难道不伟大吗?却反而被用来抢劫。 如果背诵和讲述的不是人,那么导致混乱的人怎能不被惩罚呢?
赏析
这首诗通过对比儒生的外表和内心,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道德的沦丧。儒生虽然外表严正,强调信义,但实际上却参与了不道德的行为。诗中“外表高洁谈,腹内蕴穿窬”一句,深刻地揭示了这种表里不一的现象。最后,诗人通过反问“圣言岂不伟,反为行劫需”,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批判和忧虑。整首诗语言简练,意象鲜明,表达了诗人对道德沦丧的深刻反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