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 · 第十三卷 · 尽心上 · 第六节 [ ] 孟子

孟子曰:“人不可以无耻,无耻之耻,无耻矣。”

廉耻 [ ] 顾炎武

《五代史·冯道传》论曰:礼义廉耻,国之四维,四维不张,国乃灭亡。善乎,管生之能言也!礼义,治人之大法;廉耻,立人之大节;盖不廉则无所不取,不耻则无所不为。人而如此,则祸败乱亡,亦无所不至;况为大臣而无

孟子人不可以无耻 [ ] 陈普

耻字在人为甚大,根心羞恶不容无。 所存所失分岐路,为蹠为尧遂两途。

耻庵 [ ] 周用

子车古有训,人不可无耻。 悠悠下千载,闻者乃兴起。 清风濯厚颜,伊人欲何俟。 西山伯夷蔽,东海鲁连水。 愿言谢贤达,毋独为君子。

廉耻 [ ] 苏葵

廉耻于人要谨存,不存须自究其端。 解将富贵轻轻看,自得云为入善门。

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字赞 [ ] 张天赋

耻耻耻,一事不如人所鄙。直须猛省洗前羞,进入圣贤门户里。

孟子 · 第十三卷 · 尽心上 · 第七节 [ ] 孟子

孟子曰:“耻之于人大矣,为机变之巧者,无所用耻焉。不耻不若人,何若人有?”

四言诗·《明耻篇》题志 [ 现代] 毛泽东

五月七日,民国奇耻。何以报仇?在我学子!

和圣俞织女无耻羞 [ ] 刘敞

织女有耻羞,岁一过牵牛。 暂来已遽往,光景不少留。 会合一何亟,离别一何脩。 不知灵匹意,正使今人愁。 河汉清且广,风波无时休。 蹇修古不存,乌鹊相为谋。 理拙心莫同,谁令结绸缪。 蛾眉坐自老,纨扇空

论语 · 为政篇 · 第三章 [ ] 孔子

子曰:“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;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”

闲居杂咏三十二首 其三十二 耻维 [ ] 陈淳

耻以维其心,在心每知愧。 不善临吾前,真如负芒刺。

孟子 · 第三卷 · 公孙丑上 · 第七节 [ ] 孟子

孟子曰:“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?矢人唯恐不伤人,函人唯恐伤人。巫匠亦然,故术不可不慎也。孔子曰:‘里仁为美。择不处仁,焉得智?’夫仁,天之尊爵也,人之安宅也。莫之御而不仁,是不智也。不仁、不智、无礼、无

论语 · 公冶长篇 · 第二十五章 [ ] 孔子

子曰:“巧言、令色、足恭,左丘明耻之,丘亦耻之。匿怨而友其人,左丘明耻之,丘亦耻之。”

和陶饮酒 其十九 [ ] 魏学洢

顽隐耻泉石,鳏官耻荣仕。 当余无事时,世纷孰缠已。 胡为俯仰间,赧赧亦怀耻。 溯风一登高,秋思几千里。 天地一何旷,渺茫窅无纪。 苟不与之然,堕落无底止。 所耻其在兹,日月曷敢恃。

问说 [ ] 刘开

君子之学必好问。问与学,相辅而行者也。非学无以致疑,非问无以广识;好学而不勤问,非真能好学者也。理明矣,而或不达于事;识其大矣,而或不知其细,舍问,其奚决焉? 贤于己者,问焉以破其疑,所谓“就有道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