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要望江南 其一 马药方第三十 [ 唐] 易静
常灌马,黄柏与黄连。
升麻大黄山栀子,胡盐青黛郁金仙,等分勿令偏。
本草纲目 · 草部 · 升麻 [ 明] 李时珍
释名
亦名周麻。
气味
甘、苦、平、微寒、无毒。
主治
豌豆斑疮(状如豌豆,有白浆,由头面传及躯体,不急救有生命危险)。用蜜煎升麻,随时取食。另以水煮升麻,棉花沾药汁洗疮。
突发肿毒。用升
本草纲目 · 谷部 · 胡麻 [ 明] 李时珍
释名
巨胜、方茎、狗虱、油麻、脂麻。叶名青蓑,茎名麻皆。
气味
甘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腰脚疼痛。用新胡麻一升,熬香后,捣烂。每日吞服适量,以姜汁、蜜汤、温酒送下均可。
手脚酸痛,微肿。用胡
本草纲目 · 木部 · 栀子 [ 明] 李时珍
释名
木丹、越桃、鲜支。
气味
苦、寒、无毒。
主治
鼻血。用山栀子烧灰吹入鼻中。屡试皆效。
小便不通。用栀子仁十四个、独头蒜一个、盐少许,俣捣烂贴脐上及阴囊,过一会即通。
血淋涩痛。用
本草纲目 · 草部 · 薄荷 [ 明] 李时珍
释名
菝活、蕃荷菜、吴菝活、南薄荷、金钱薄荷。
气味
(茎叶)辛、温、无毒。
主治
清上化普(利咽膈,治风热)。用薄荷研细,加炼蜜和成丸子,如芡子大。每次噙含一丸。用白沙糖调丸亦可。
眼睑
伤寒论 ·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 [ 汉] 张仲景
此第十卷,第二十二篇,凡四十八证,前三阴三阳篇中,悉具载之。
此以下诸方,于随卷本证下虽已有,缘止以加减言之,未甚明白,似于览者检阅未便,今复校勘,备列于后:
桂枝加葛根汤方
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
本草纲目 · 谷部 · 大麻 [ 明] 李时珍
释名
火麻、黄麻、汉麻。雄者牡麻,雌者名苴麻、苎麻。花名麻麻勃。麻勃即大麻的花。
气味
麻勃:辛、温、无毒。
麻:辛、平、有毒。
大麻叶:辛、有毒。
主治麻勃(大麻的花):
记忆力衰退。
本草纲目 · 草部 · 苘麻 [ 明] 李时珍
释名
亦名白麻。
气味
(果实)苦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一切眼疾。和茼麻子一升,研为末,放入猪肝的切片中,灸熟,切成细末。每服少量,陈米汤送下。一天服三次。
目生翳膜。用白麻子,去壳,放入猪
神农本草经 · 上品 · 米谷部 · 胡麻 [ 汉] 无名氏
味甘平。
主伤中虚羸,补五内(《御览》作藏),益气力,长肌肉,填髓脑。久服,轻身不老。一名巨胜。叶名青雚。生川泽。
《吴普》曰:胡麻一名方金,神农雷公甘无毒,一名狗虱,立秋采。
《名医》曰:一名狗虱,
本草纲目 · 草部 · 茈胡(柴胡) [ 明] 李时珍
释名
亦名地薰、芸蒿、山菜、茹草。
气味
(根)苦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伤寒余热(伤寒之后,体瘦肌热)。用柴胡四两、甘草一两,每用二钱,煎服。
小儿骨热(十五岁以下小儿遍身如火,盗汗、咳嗽、
二十字令咏便面上栀子花,为陆汉标赋 [ 清] 陈维崧
纨扇上,谁添栀子花。搓酥滴粉做成他,凝蝉纱。
夭斜。
本草纲目 · 菜部 · 胡荽 [ 明] 李时珍
释名
香荽、胡菜、荽。
气味
(根、叶)辛、温、微毒。(子)辛、酸、平、无毒。
主治
痘疹不快。和胡荽二两,切碎,放入两碗酒中煎沸,盖严勿令漏气。待冷定后,去渣,含酒轻喷病孩颈背直至两足,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