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太夫人职方母初度在即,职方疏请归省不得,乞言为寿

南天啮指仰曾慈,喜逮曾参禄养时。 产玉已成清庙器,将雏先占上林枝。 于今益信无投杼,自古空夸有断机。 承命勉摛仁寿颂,南丰门下敢言诗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啮指:咬手指,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表达思念之情的方式。
  • 曾参:即曾子,孔子的弟子,以孝著称。
  • 禄养:指子女因官职而得到的俸禄,用以供养父母。
  • 产玉:比喻生养有才华的子女。
  • 清庙器:指用于祭祀的器物,比喻有才德的人。
  • 将雏:带着幼鸟,比喻抚养子女。
  • 上林枝:上林苑中的树枝,比喻高贵的地位。
  • 投杼:古代传说中孟母三迁的故事,孟母为了教育孟子,三次搬家,最后投杼教子,即断织劝学。
  • 断机:即断织,孟母断织劝学的故事。
  • :铺陈,陈述。
  • 仁寿颂:赞美长寿和仁德的颂词。
  • 南丰门下:指南丰先生曾巩,宋代文学家,这里指作者自谦不敢与曾巩相比。

翻译

南方的天空下,我咬着手指仰望,怀念着曾太夫人的慈爱,欣喜地看到曾参因官职而得到的俸禄,用以供养母亲的时候。 她生养的子女如同珍贵的玉石,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人才,就像带着幼鸟占据了上林苑中的高贵枝头。 如今我更加相信,没有必要像孟母那样投杼教子,因为自古以来,空有断织劝学的美名。 我遵命勉力陈述这篇赞美长寿和仁德的颂词,但在南丰先生曾巩的门下,我怎敢自夸能言善诗。

赏析

这首作品表达了对曾太夫人慈爱的怀念和对曾参孝行的赞美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,如“产玉已成清庙器”和“将雏先占上林枝”,形象地描绘了曾太夫人子女的才华和地位。同时,通过对比“投杼”和“断机”的典故,强调了曾太夫人的教育成果。最后,作者自谦地表示,在南丰先生曾巩的门下,不敢自夸能言善诗,体现了对前辈的尊重和谦逊的态度。

王彦泓

明镇江府金坛人,字次回。以岁贡为松江府华亭县训导,卒于官。博学好古,喜作艳体小诗,格调似韩偓。词不多作,而善改昔人词,有加毫颊上之致。有《疑雨集》。 ► 866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