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珥录五首
戈船健儿不习马,兵气无能震屋瓦。
羽书调入白狼川,去伤此日归何年。
南人膏血溅北虏,饷金百万消如土。
兵马空多深未策,封章徒乞内帑金。
绯袍昔走金山寺,拳石焉能著多骑。
蛮女新兵簇塞云,成功或在娘子军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释
- 日珥录:诗题,可能是一系列记录或反映特定历史事件的诗。
- 戈船:古代的一种战船。
- 羽书: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,因其上插有羽毛而得名。
- 白狼川:地名,具体位置不详,可能指边疆地区。
- 南人:指南方的士兵或人民。
- 北虏:对北方敌人的蔑称。
- 饷金:军饷,军队的薪饷。
- 内帑金:国库中的钱财。
- 绯袍:红色的官袍,指官员。
- 金山寺:地名,具体位置不详,可能指一个重要的军事或政治地点。
- 拳石:形容地形险峻,难以行军。
- 蛮女:对南方少数民族女性的称呼。
- 娘子军:指由女性组成的军队。
翻译
戈船上的健儿们不擅长骑马,他们的兵气无法震慑敌人的屋瓦。紧急的军情文书被调入白狼川,离去的人不知何时才能归来。南方的士兵和人民的血肉被北方的敌人践踏,百万军饷如同尘土般消散。虽然兵马众多,但战略深谋远虑却未见成效,只能徒劳地向朝廷请求更多的资金。曾经穿着红袍的官员逃离了金山寺,那里的地形险峻,怎能容纳众多骑兵。南方的女兵们簇拥着边塞的云彩,或许成功的希望就寄托在她们这些娘子军身上。
赏析
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战争的残酷和军队的困境。诗人通过对比南人和北虏、兵马众多与战略无策,以及娘子军的形象,展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。诗中透露出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,同时也表达了对女性力量的肯定和对未来的希望。整体上,诗歌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