塞下曲二首

· 史鉴
衰草茫茫古塞平,昔人曾此筑长城。 西风吹卷胡尘起,吹入中原损汉兵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塞下曲: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,多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情景。
  • 史鉴:明代诗人。
  • 衰草:枯萎的草。
  • 茫茫:形容辽阔无边。
  • 古塞:古代的边塞。
  • 筑长城:建造长城,这里指古代为了防御而建造的军事工程。
  • 胡尘:指北方游牧民族的战尘,象征战争。
  • 中原: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,古代汉族的主要居住地。
  • 损汉兵:损害汉族的士兵。

翻译

枯萎的草在辽阔无边的古边塞上蔓延,古人曾在这里建造了长城。西风吹起了北方的战尘,这战尘随着风侵入中原,损害了汉族的士兵。

赏析

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古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战争的残酷,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战争的哀叹。诗中“衰草茫茫古塞平”一句,以衰草和茫茫古塞为背景,营造出一种荒凉而辽阔的氛围。后两句“西风吹卷胡尘起,吹入中原损汉兵”,则通过西风和胡尘的意象,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对汉族士兵的伤害,透露出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。整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情感沉重,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。

史鉴

明苏州府吴江人,字明古,号西村。于书无所不读,尤熟于史。论千载事,历历如见。对时事及时人言论,得于闻见者,勤于笔录。文章纪事有法。诗学魏晋。弘治、正德间,吴中高士首推沈周,史鉴次之。有《西村集》。 ► 594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