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释
- 挟辀(xié zhōu):抓住车辕,比喻挑起事端。
- 微衅(wēi xìn):微小的嫌隙或争端。
- 拔棘(bá jí):拔除荆棘,比喻解决困难。
- 愆(qiān):过失,错误。
- 解怨(jiě yuàn):消除怨恨。
- 殉国难(xùn guó nàn):为国家的危难而献身。
- 廉蔺(lián lìn):指廉颇和蔺相如,战国时期赵国的两位著名将领,以和解闻名。
- 师克(shī kè):军队能够战胜。
- 和(hé):和谐,团结。
- 力分(lì fēn):力量的分散。
- 靡神速(mǐ shén sù):没有迅速行动。
- 观望(guān wàng):旁观,不采取行动。
- 胡骑(hú jì):指北方的游牧民族的骑兵。
- 中夜(zhōng yè):半夜。
- 列营(liè yíng):排列的营地。
- 相援(xiāng yuán):互相支援。
翻译
挑起微小的事端,解决困难却最终导致过失。虽然解除了怨恨,为国家的危难而献身,但未曾听说廉颇和蔺相如那样的贤人。军队能够战胜,关键在于团结和谐,力量的分散是因为不专一。行军没有迅速行动,观望中谁来担当先锋。北方的骑兵在半夜来袭,排列的营地却无人互相支援。
赏析
这首诗通过对战争中军队内部不和与缺乏迅速反应的描绘,反映了作者对战争中团结与迅速行动重要性的深刻认识。诗中提到的“廉蔺贤”是指战国时期的廉颇和蔺相如,他们以和解闻名,这里用来对比军队内部的不和。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敌军夜袭时我军的无助和混乱,强调了团结和迅速反应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。整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策略的深刻见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