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月沱
客行无次序,向夕舟复维。
岂不厌水宿,摇裔渺前期。
沱明星月上,江冷蛟龙移。
野鼓何填填,宵火亦离离。
牛渚暮猿吟,湘潭伤楚辞。
我行方浩然,我怀亦远而。
流浪自古昔,慨叹及今兹。
惊鹊靡定所,荒鸡讵知时。
行藏随去住,明发良不迟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释
- 摇裔(yáo yì):飘摇不定。
- 沱(tuó):江河的支流。
- 野鼓:指田野中的鼓声,可能指蛙鸣或其他自然声音。
- 填填(tián tián):形容声音连续不断。
- 宵火:夜间的火光。
- 离离(lí lí):分散、稀疏的样子。
- 牛渚(niú zhǔ):地名,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矶。
- 浩然:形容心胸开阔,气度不凡。
- 行藏(xíng cáng):指出行和停留。
翻译
旅客的行程没有固定的次序,傍晚时船再次停泊。难道不厌倦在水上的住宿吗?飘摇不定,前途渺茫。支流的明月升起,江水因寒冷而蛟龙迁移。田野中的鼓声连续不断,夜间的火光稀疏分散。牛渚的夜晚猿猴吟唱,湘潭的楚辞令人感伤。我的行程正开阔,我的情怀也深远。自古以来就有流浪,至今我仍感慨。惊飞的鹊鸟不定其处,荒野的鸡不知时辰。无论出行还是停留,明早出发也不会迟。
赏析
这首作品描绘了旅人在夜晚停泊时的所见所感。诗中,“摇裔渺前期”表达了旅人对未知前程的迷茫和不安,“沱明星月上,江冷蛟龙移”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,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深度。后文通过对夜晚声音和光影的描写,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,展现了旅人内心的复杂情感。整首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表达了旅人对流浪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。

王廷相
明河南仪封人,字子衡,号平厓,又号浚川。弘治十五年进士。授兵科给事中。以丁忧去。正德初,服满至京,以忤刘瑾,谪亳州判官。后召为御史。嘉靖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。迁南京兵部尚书,参赞机务。减进贡快船数,革除大胜等关守臣借稽察谋利等。入为左都御史,言南京守备权太重,不宜由徐氏世袭,遂解魏国公徐鹏举兵柄。加兵部尚书,提督团营,仍以左都御史理都察院事。以督团营与郭勋共事,不能有所振饬。勋被劾,廷相竟斥为民。博学好议论,以经术称。反对朱熹“理先于气”之说,以为“天地未生,只有元气”。对王守仁“致良知”之说,亦有所批评。工诗文,与李梦阳、何景明等称“前七子”。有《王氏家藏集》、《内台集》、《慎言》、《雅述》等。
► 22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