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释
- 五两:古代测风器。用鸡毛五两(或八两)结在高竿顶上,以便观测风向、风力。
- 青草:指青草瘴,南方的一种瘴气。
- 炎海:指南海,泛指南方炎热地区。
- 火云:形容夏日炽热的云彩。
- 博罗峰:山峰名,具体位置不详,应位于岭南地区。
- 司农:古代官名,主管钱粮,这里可能指朝廷。
- 归客:指黎惟敬,即诗中的“君”。
- 岭外烽:指岭南地区的战事。
- 蒯缑[kuǎi gōu]:用草绳缠绕剑柄。这里指剑。
- 芙蓉:指剑名,古代名剑。
翻译
风帆未稳,匆匆话别,路途遥远不言而喻。 南方的青草瘴气如同炎热的海洋,夏日的火云奇特得像博罗峰。 朝廷岂会怜惜江南的旱情,而归乡的旅人只忧虑岭南的战火。 床头的剑,你莫要问,它已沉埋,不再是昔日那把名剑芙蓉。
赏析
这首作品描绘了送别友人黎惟敬返回岭南时的深情与忧虑。诗中通过“五两未从容”表达了离别之匆忙,而“青草毒如炎海瘴”与“火云奇似博罗峰”则生动描绘了岭南的恶劣环境。后两句“司农岂惜江南旱,归客唯愁岭外烽”巧妙地将江南的旱情与岭南的战事对比,突出了归客的忧虑。结尾的“床上蒯缑君莫问,沉埋不是旧芙蓉”则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命运的关切与无奈。整首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,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时局的忧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