槟榔

· 王佐
桃李虽不言,下自成径蹊。 所珍桃李如,市里争奔驰。 茫茫烟岛深,漠漠千园林。 云落羽扇乱,日高华盖森。 就之千万株,青翠悦人心。 繁霜开夏花,清香飘水沉。 湛露满秋实,溅齿寒淋淋。 昨看嫩秀茎,青子何离离。 风霜飒变易,红紫离披垂。 年年炎洲叟,独擅居货奇。 小贩纳岁月,钜贾守藩篱。 主翁但坐笑,索价高层梯。 风味何所嘉,非蜜非饧饴。 冲淡紫烟外,世人那得知。 入体散无声,满面春熙熙。 点唇脂失色,登颊酒无姿。 风味寻常事,浓华世俗肌。 所喜花草部,尤足重伦彝。 婚姻重然诺,河山誓不移。 宾客交堂阶,鞭霆来恐迟。 陆羽随先倡,杜康张后师。 三千周曲礼,孰敢事先施。 消息忙归女,风情属赘儿。 银刀开宝匣,金蒂趁花枝。 交际尤珍重,蓬山路不迷。 故人京洛缶,游女汉皋缡。 俗尚恒为命,人情固自怡。 木奴轻楚帛,树本越神赀。 二广同风俗,八闽均礼仪。 车航隐囊橐,山海平路岐。 怪落金盘里,能光刘穆之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槟榔:一种热带植物的果实,常用于咀嚼,有提神醒脑的作用。
  • 径蹊:小路,这里比喻槟榔树下自然形成的小径。
  • 市里争奔驰:形容人们争相购买槟榔的情景。
  • 烟岛:烟雾缭绕的小岛,这里指槟榔生长的热带岛屿。
  • 华盖:古代帝王车上的伞盖,这里形容槟榔树冠茂密如华盖。
  • 水沉:沉香,一种香料,这里形容槟榔花的香气。
  • 离披:散乱下垂的样子。
  • 炎洲叟:指居住在热带地区的老者,这里可能指槟榔的种植者或商人。
  • 钜贾:大商人。
  • 高层梯:高高的台阶,比喻高价。
  • 饧饴:糖浆,这里指槟榔的味道不是甜腻的。
  • 紫烟:紫色的烟雾,这里形容槟榔的香气。
  • 春熙熙:形容温暖和煦的样子。
  • 点唇脂失色:形容槟榔的美味使得唇上的胭脂都显得失色。
  • 登颊酒无姿:形容槟榔的美味使得脸上的酒意都显得无光。
  • 伦彝:伦理和常规。
  • 河山誓不移:比喻坚定的承诺。
  • 鞭霆:形容急速。
  • 陆羽:唐代茶学家,这里指茶。
  • 杜康:古代传说中的酒神,这里指酒。
  • 三千周曲礼:指周代的礼节繁多。
  • 风情属赘儿:指槟榔的风味属于那些多余的东西。
  • 银刀:指精美的刀具。
  • 金蒂:指槟榔的金色花蒂。
  • 蓬山路不迷:比喻槟榔的珍贵使得人们不会迷失方向。
  • 汉皋缡:汉皋的缡,指汉皋的女子。
  • 木奴:指槟榔树。
  • 二广:指广东和广西。
  • 八闽:指福建。
  • 车航:指车辆和船只。
  • 隐囊橐:隐藏的包裹。
  • 金盘:指精美的盘子。
  • 刘穆之:人名,这里可能指一个喜爱槟榔的人。

翻译

桃李虽不言语,但它们的存在自然形成了一条小径。人们珍爱桃李般的槟榔,市集上争相购买。在茫茫的热带岛屿深处,有着无数的槟榔园。云雾缭绕中,槟榔树如羽扇般展开,日头高照时,树冠茂密如华盖。围绕着成千上万的槟榔树,那青翠的色彩令人心旷神怡。繁花在夏日绽放,清香如同沉香般飘散。秋天的果实上挂满了露珠,咀嚼时清凉透心。昨日还见嫩绿的茎叶,青色的果实密密麻麻。风霜一变,果实便散乱下垂,红紫交错。每年,热带的老者独享这奇货可居的乐趣。小贩们耐心等待,大商人则坚守着自己的领地。主人只是坐着笑,索要高价。槟榔的风味独特,既非蜜糖也非糖浆。它的香气在紫烟之外,外人难以知晓。入口即化,满面春风。它的美味使得唇上的胭脂都显得失色,脸上的酒意也显得无光。风味虽是平常事,但在世俗中却显得格外珍贵。槟榔尤其受到花草部的重视,它的价值超越了常规。婚姻中的承诺如同河山般坚定不移。宾客们在堂阶上交际,急速如雷霆。茶与酒,先有陆羽倡导,后有杜康传授。周代的礼节繁多,不敢轻易先行。消息传给忙碌的归女,风情则属于那些多余的东西。用银刀打开宝匣,金色的花蒂紧随花枝。交际中尤其珍重,槟榔的价值使得人们不会迷失方向。故人在京洛,游女在汉皋,世俗的风尚总是如此。槟榔树轻于楚帛,树本则超越了神的价值。广东和广西有着相同的风俗,福建则保持着礼仪。车辆和船只隐藏着包裹,山海之间道路平坦。奇怪的是,槟榔落在金盘里,却能光耀刘穆之。

赏析

这首作品以槟榔为主题,通过描绘槟榔的生长环境、外观特征、风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,展现了槟榔在热带地区的独特魅力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,如将槟榔树比作华盖、羽扇,将槟榔的风味比作非蜜非糖的独特滋味,生动形象地传达了槟榔的美妙。同时,诗中也反映了槟榔在社会交际、婚姻承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,体现了其在当地文化中的深厚影响。整首诗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不仅赞美了槟榔,也展现了作者对热带风土人情的热爱和理解。

王佐

明广东海丰人。永乐中举人。入国子监,以学行闻。擢吏科给事中。器宇凝重,奏对详雅,为宣宗所知,超拜户部侍郎,巡视太仓、临清、德州诸仓积弊。正统七年进尚书,调剂国用,节缩有方。死于土木之变。 ► 357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