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城怀古二首

· 王鏊
并马寻凉过远郊,偶从野叟问前朝。 雨摧故垒逢遗镞,月暗荒台梦堕翘。 千古河山还王气,一时胡虏亦天骄。 如何宋纪年三百,独让周师过瓦桥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辽城:指辽阳,今辽宁省辽阳市。
  • 王鏊:明代文学家、政治家。
  • 并马:两马并行。
  • 寻凉:寻找凉爽之地。
  • 野叟:乡村老人。
  • 故垒: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。
  • 遗镞:遗留下来的箭头。
  • 荒台:荒废的台基。
  • 堕翘:坠落的箭羽。
  • 王气:指帝王之气,象征国家的兴衰。
  • 胡虏:古代对北方民族的贬称。
  • 天骄:天之骄子,指英勇的民族或人物。
  • 宋纪:指宋朝的历史。
  • 周师:指周朝的军队。
  • 瓦桥:地名,位于今河北省涿州市。

翻译

我们骑马并行,寻找凉爽之地,来到了遥远的郊外。偶然间,我们向一位乡村老人询问起前朝的往事。雨水冲刷着古老的军事工事,我们发现了遗留下来的箭头;月光下,荒废的台基显得格外暗淡,仿佛梦见了坠落的箭羽。千年的河山依旧保留着帝王之气,而那些曾经的北方民族也曾经是天之骄子。但是,为何宋朝的历史长达三百年,却唯独让周朝的军队轻易地越过了瓦桥呢?

赏析

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辽城郊外的景象,抒发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。诗中,“雨摧故垒逢遗镞,月暗荒台梦堕翘”一句,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与历史遗迹相结合,营造出一种沧桑感。后两句则通过对宋朝与周朝历史的对比,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宋朝命运的反思。整首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。

王鏊

王鏊

明苏州府吴县人,字济之。十六岁时,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。成化十一年进士,授编修。闭门读书,远避权势。本与外戚寿宁侯张峦有连,亦不相往来。弘治时历侍讲学士,充讲官,擢吏部右侍郎。以忧去。正德初进户部尚书、文渊閤大学士,入阁时大权尽归刘瑾,鏊初开诚与言,偶见听纳,后瑾专横更甚,祸流搢绅,鏊不能救,乃辞官而去。博学有识鉴,经学通明,制行修谨,文章修洁。有《姑苏志》、《震泽集》、《震泽长语》等。 ► 862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