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平刘谏议祠

· 王鏊
荒湾野木古城隅,何处昌平是旧庐。 气带幽并多感慨,策如晁董亦迂疏。 同时下第谁云屈,此外求言总是虚。 不尽怀贤千古意,执鞭无路欲何如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昌平:地名,今属北京。
  • 谏议:官名,谏议大夫的简称。
  • 幽并:古代两个州的名称,幽州和并州,泛指北方边塞地区。
  • 晁董:晁错和董仲舒,两位西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。
  • 迂疏:迂腐疏远,不合时宜。
  • 执鞭:原意为手执马鞭,比喻追随或效仿。

翻译

在荒凉的河湾和古老的树木环绕的城角,哪里才是昌平的旧居呢? 那里的气质带有北方边塞的深沉感慨,其策略虽如晁错和董仲舒般深邃,却也显得迂腐疏远。 同时期落第的人谁会说委屈,而其他地方寻求的言论总是空洞无物。 无法完全表达对贤者的怀念之情,想要追随却无路可走,我该如何是好?

赏析

这首作品通过对昌平刘谏议祠的描绘,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感慨。诗中“荒湾野木”与“古城隅”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古老的氛围,暗示了历史的遥远与沧桑。后文通过对晁董的比喻,既赞美了刘谏议的才智,又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。结尾的“执鞭无路”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现实的无奈。

王鏊

王鏊

明苏州府吴县人,字济之。十六岁时,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。成化十一年进士,授编修。闭门读书,远避权势。本与外戚寿宁侯张峦有连,亦不相往来。弘治时历侍讲学士,充讲官,擢吏部右侍郎。以忧去。正德初进户部尚书、文渊閤大学士,入阁时大权尽归刘瑾,鏊初开诚与言,偶见听纳,后瑾专横更甚,祸流搢绅,鏊不能救,乃辞官而去。博学有识鉴,经学通明,制行修谨,文章修洁。有《姑苏志》、《震泽集》、《震泽长语》等。 ► 862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