徵明饮怡老园有诗次其韵

· 王鏊
吴王锁夏有残敔,特起幽亭据要津。 剩水绕时伤往事,短墙缺处见行人。 绿杨动影鱼吹日,红药留香蝶护春。 为问午桥闲相国,自非刘白更谁亲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徵明:人名,即文徵明,明代著名文人、画家。
  • 怡老园:园林名,可能是文徵明的私人园林。
  • 吴王锁夏:指吴王夫差的夏宫,此处可能指苏州一带的古迹。
  • 残敔:残破的乐器,此处比喻古迹的残破。
  • 幽亭:幽静的亭子。
  • 要津:重要的渡口,比喻重要的位置。
  • 剩水:残留的水,指园林中的水池或河流。
  • 短墙缺处:墙体不完整的地方。
  • 红药:红色的芍药花。
  • 午桥:地名,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方。
  • 闲相国:闲居的宰相,指文徵明。
  • 刘白:指刘禹锡和白居易,唐代著名诗人,此处比喻亲近的朋友。

翻译

吴王的夏宫虽已残破,却在此特建一幽静亭子占据重要位置。 环绕的水池映照着过往的伤感,墙体缺口处可见过往行人。 绿柳随风摇曳,鱼儿在阳光下嬉戏,红芍药花香四溢,蝴蝶守护着春光。 请问那位闲居的宰相,若非刘禹锡和白居易般的知交,又有谁能亲近呢?

赏析

这首诗通过对怡老园景色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。诗中“吴王锁夏有残敔”一句,既描绘了古迹的残破,也隐含了对历史的感慨。后文通过对园中景物的细腻描写,如“绿柳动影鱼吹日,红药留香蝶护春”,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和谐。结尾的提问则表达了对知音难寻的感慨,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切向往。

王鏊

王鏊

明苏州府吴县人,字济之。十六岁时,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。成化十一年进士,授编修。闭门读书,远避权势。本与外戚寿宁侯张峦有连,亦不相往来。弘治时历侍讲学士,充讲官,擢吏部右侍郎。以忧去。正德初进户部尚书、文渊閤大学士,入阁时大权尽归刘瑾,鏊初开诚与言,偶见听纳,后瑾专横更甚,祸流搢绅,鏊不能救,乃辞官而去。博学有识鉴,经学通明,制行修谨,文章修洁。有《姑苏志》、《震泽集》、《震泽长语》等。 ► 862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