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胡青岩督学四首

离索何所有,将为丽泽亲。 斯文日云晦,岂不在吾人。 缁黄混岐流,管晏迷要津。 嗟予眇孱质,安能抗其群。 太阿贵握柄,壮舆在双轮。 愿君起颓波,一洗归淳真。 感叹方自兹,离别何足云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丽泽:美丽的湖泊,此处比喻美好的交流与学习环境。
  • 斯文:指文化、文学或文人。
  • 缁黄:黑色和黄色,这里指僧侣和道士,比喻不同流派或信仰。
  • 岐流:岔路,比喻不同的道路或选择。
  • 管晏:古代贤臣管仲和晏婴,这里指贤能之士。
  • 要津:重要的渡口,比喻关键的位置或职位。
  • :叹息。
  • 眇孱质:微弱和脆弱的体质,比喻自己的无力和不足。
  • :抵抗,反抗。
  • 太阿:古代宝剑名,比喻权力或能力。
  • 颓波:衰败的潮流或风气。
  • 淳真:纯朴真实。

翻译

离别之际,我拥有什么?只有对美好交流的向往。 文化日渐黯淡,这不正是我们应关注的吗? 僧侣和道士混杂在不同的道路上,贤能之士迷失在关键的职位上。 我叹息自己微弱无力,怎能反抗这群人? 宝剑贵在掌握,坚固的战车在于双轮。 愿你能激起复兴的波澜,一洗归于纯朴真实。 感叹从这里开始,离别又算得了什么。

赏析

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文化衰落的忧虑和对复兴文化的期望。诗中,“丽泽”象征着理想的学习环境,而“斯文日云晦”则反映了当时文化的衰退。诗人通过对比“缁黄混岐流”和“管晏迷要津”,揭示了社会上的混乱和贤能之士的困境。最后,诗人寄望于友人能够“起颓波”,引领文化回归淳朴真实,显示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。整首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,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。

王渐逵

明广东番禺人,字用仪,一字鸿山,号青萝子、大隐山人。正德十二年进士,官刑部主事。以养母请告,家居十余年,后至广州,适有诏,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。乃赴会稽,谒王阳明墓,与其门人讲学。久之乃归。后复被荐入京,言事不报,复乞归。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。有《青萝文集》。 ► 782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