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约之南窗赏菊次丹山家兄韵

西篱晚菊正繁枝,野老东斋病起时。 强去一尊供潦倒,比来双鬓欲参差。 磁杯绿醑浮金瓣,木椀青芽带玉丝。 清赏不孤花月下,风流休说习家池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潦倒:[liáo dǎo],形容人颓废、失意的样子。
  • 参差:[cēn cī],形容不齐,有差异。
  • 绿醑:绿色的美酒。
  • 金瓣:指菊花的黄色花瓣。
  • 木椀:木制的碗。
  • 青芽:指茶叶。
  • 玉丝:形容茶叶的嫩芽像玉一样细腻。
  • 不孤:不孤单,有伴。
  • 习家池:习家,指东汉习郁,其家有著名的园林池塘,后泛指风景优美的地方。

翻译

西边的篱笆旁,晚菊正盛开着繁茂的枝条,东斋的病中老者此时也强撑着起身。勉强去喝一杯,以缓解颓废的心情,比较起来,双鬓的头发似乎也参差不齐了。磁杯中盛着绿色的美酒,上面漂浮着金黄色的菊花瓣;木碗里则是带着玉丝般细腻的青茶芽。在这花月之下,清雅的赏玩并不孤单,也不必羡慕那风景优美的习家池。

赏析

这首作品描绘了晚秋时节,病中的老者在东斋赏菊的情景。诗中通过“潦倒”、“参差”等词语,表达了老者颓废、失意的心境,而“绿醑”、“金瓣”、“青芽”、“玉丝”等细腻的描绘,则展现了赏菊时的雅致和宁静。最后两句“清赏不孤花月下,风流休说习家池”,既表达了老者对当下清雅生活的满足,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、不羡名胜的豁达情怀。

方献夫

明广东南海人,初名献科,字叔贤,号西樵。弘治十八年进士。正德中授礼部主事,调吏部员外郎,旋从王守仁问学,谢病归西樵山中,读书十年。嘉靖初还朝,以议大礼称帝意,骤进少詹事。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,入阁辅政。持论和平,而舆论视为奸邪,连被劾。又见帝恩威不测,三疏引疾归。有《周易传义约说》、《西樵遗稿》。 ► 217篇诗文